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语时体形式“タ(ta)”的相关问题,既是日语学习、研究与应用层面的传统难题,也是近年来国内外讨论的热点问题。研究题目涵盖时体体系研究、时间理论和意义功能、动词分类与时间副词等。本论文所考察的现代日本语时体形式“タ(ta)”的多义图式及解读也是其中之一。通过本论文对此问题的探讨,能够进一步深化对日本语时间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明确对日语时体体系的认识;更清楚地把握语法形式和意义分类的关系;强化对于在文本中日语的多样化的理解;同时,帮助中国日语学习、研究者学习、正确使用以及研究日语的时间表达。本论文以时间表达相关的既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和格式塔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着重从“タ(ta)”的性质以及在文本中的动态意义组合的角度探讨“タ(ta)”的语义内涵和外延。现将研究成果概括如下。1.“タ(ta)”的多义性。其多种意思可划分为时、体、态等语法范畴,并且通过图式关系及扩张关系形成紧密的联系,从而可以构建出“タ(ta)”的多义图式。2.体,即事态的阶段性。通过考察“タ(ta)”在体的范畴中的意思,细化了对于事态不同阶段的认识。其中,工藤(1995)提出的“パーフェクト(perfect)”的概念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它在体的范畴中包含了事态的两个阶段,在时的范畴中具有跨时间性。3.“タ(ta)”的复合性。“タ(ta)”的意义判定标准是动态的。在一些语境下,“タ(ta)”会有多种意思集于一身。事实上,日语母语者在使用“タ(ta)”时,通常会从整体上来使用、理解多种意思,而这恰恰成为中国日语学习、研究者把握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