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颅骨缺损患者治疗过程中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的变化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颅骨缺损面积、不同缺损时间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同时对比患者颅骨修补手术前后脑TCD及SPECT的变化。通过客观依据,评价患者治疗过程中颅内血流动力学及脑代谢改变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合患者手术前后临床情况评价颅骨修补手术对局部脑血流,脑代谢的影响,为评价临床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此结果将对于昏迷程度不深的患者,根据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及局部脑代谢情况采取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对于促进患者局部脑血流、脑功能的改善及促醒,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和节约经费。 方法:将22例神志清楚的颅骨缺损患者术前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TCD)及神经功能评分,术后2周复查TCD及神经功能评分,对比患者神经功能及TCD变化,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再分析不同颅骨缺损时间、不同缺损面积、不同TCD结果患者颅内血流及神经功能的变化。患者均能明确描述临床症状情况,能配合行TCD检查及神经功能评分。 其中19例患者术前术后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脑灌注显像检查。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统计使用SPSS18.0医学统计学软件处理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2例患者均行颅骨修补术,治疗效果均较术前好转。其中10例患者术后对比术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头痛头晕基本好转,肢体功能障碍、活动异常均有明显改善,余12例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有改善。TCD检查术前8例正常,血流加快4例,血流减慢10例,术后13例正常,血流加快2例,血流减慢7例。通过分组对比,我们发现术前TCD正常患者术后对比术前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有统计学意义,术前TCD异常患者术后对比术前临床症状、TCD结果及神经功能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对比发现术前术后颅内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差异。通过分组,我们发现缺损面积小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NIHSS评分有意义,缺损面积大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NIHSS、KPS评分有意义,两组对比在缺损面积有区别,余均无明显差异。经过分组对比,我们发现缺损时间小于6个月(12例)患者在术前术后临床症状、TCD、血流动力学及NIHSS评分、KPS评分上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缺损时间大于6个月(10例)患者仅在术前术后临床症状及NIHSS评分上有差异.两组对比发现,缺损时间小于6个月(12例)与缺损时间大于6个月(10例)患者在缺损时间、术前术后TCD、术前术后血流动力学及术后KPS评分上有明显统计学意义。19例患者术前SPECT脑灌注显像检查均显示为缺损侧局部脑灌注异常,术后比术前均有明显改善。 结论:颅骨缺损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改变对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影响。术前血流动力学异常较少患者,颅骨修补术后局部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改善明显;而颅骨缺损时间长短对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也有明显影响,颅骨缺损时间较短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影响较小,颅骨修补术后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同时发现颅骨缺损面积大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