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沪籍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流行病特征及疾病经济负担现状,提出合理控制或降低肺癌患者经济负担的建议,为政策制定者合理配置有限的卫生资源、降低疾病经济负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流行病学和卫生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描述2009年在上海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上海籍原发性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住院期间费用的分布情况,分析肺癌患者的经济负担,估计卫生资源的消耗和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利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Stata12.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特征采用Pearson χ2进行检验;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进行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生存率比较;Kruskal-Wallis法检验不同临床分期和治疗方法的费用差别;利用linear regression分析就诊平均总费用、住院次均总费用及门诊次均总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2009年,在上海市某三级专科医院首次住院治疗的沪籍原发性肺癌病例共1272例,随访至2012年12月31日,存活626例,失访3例,2份部分病史缺失。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发现,男女肺癌患者在年龄、吸烟、临床特征、组织学类型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男女患者首次确诊年龄大多集中在40-79岁,且以50-59岁为最高;女性肺癌患者发病的平均年龄比男性稍低;男性患者吸烟患者显著多于女性,女性患者中的肿瘤既往史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女性均以周围型肺癌为主,女性腺癌比例远高于其他类型肺癌,达到85.61%,而男性肺癌类型中腺癌略多于其他类型;肺癌患者以Ⅲ、Ⅳ期患者占大多数,Ⅳ期肺癌比例女性稍大于男性:因出现症状进行首次就诊与体检发现体征而首次就诊的病例数之比为2.35:1,出现症状首诊者的临床分期主要在Ⅲ、Ⅳ期,发现体征首诊者的临床分期主要在Ⅰ、Ⅱ期;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占患者总人数的52.59%。后面文章中是52.59%应加强人群定期体检的意识,提高不同人群定期体检的比例;根据男女患者不同的临床资料特点,进行疾病的早期诊断,提高组织病理学确诊率,并进行及时和针对性的治疗,提高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率,以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原发性肺癌住院病例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9.97%、52.59%、46.82%,平均生存期为0.94年,中位生存期1.35年。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式等对肺癌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影响。患者的经济负担分析发现,肺癌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沉重。1272例肺癌患者平均费用为63292.95元/例,其中自费29129.27元/例,占46.02%;直接经济负担58709.37元/例,占总费用92.8%,自负费用占41.81%;间接费用4583.58元/例,占总费用7.2%。通过医疗保险的报销,医保病人自付7222.26元/例,非医保病人自付27017.92元/例。医疗保险对减轻患者直接经济负担有明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的现象,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肺癌患者无法摆脱因病致贫。结论和建议:肺癌患者由于临床特征、医保类型等各方面的差异,由此所带来的预后和经济负担也不同。对肺癌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便为患者的治疗赢得时间,也可减轻经济负担。建议提高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规范医疗流程,规范用药,合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另外,加强社会的支持,改善医疗救助水平和方式,以切实减轻肺癌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要加强对肺癌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群众的预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