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棋类游戏是幼儿园中常见的规则游戏之一,我国多数幼儿园的中大班都配备了棋。然而,幼儿园中棋类玩具配备和使用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种类不够丰富、不适宜学龄前儿童发展需求、教师自制棋所占比例较高等等。这一现象说明,我国玩具市场上提供的棋类玩具并不能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究其缘由,这与我国玩具本王产业缺乏创新能力以及玩具设计人才缺乏对儿童的了解有关。为了设计出更加符合儿童发展特点、满足儿童发展需求的玩具,就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进行玩具设计。本研究试图从儿童研究者的视角出发,基于儿童进行设计实践,总结设计规律,从而对国内目前的玩具设计状况提供一定的启示。本研究选择儿童合作性游戏棋入手,采用迭代设计的原理进行了设计实践。本研究将游戏棋的开发过程分为搜集资料、创意、循环、定型制作四个环节,各个环节都将儿童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看重儿童参与,尊重儿童需求,符合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游戏棋的开发过程使用了观察法和访谈法,其中访谈法既包括对儿童的访谈,又包括对专家的访谈。经过了三轮循环,“校车来啦”合作性游戏棋最终成型,而且,这款棋在可玩性和发展适宜性方面均有优秀的表现。在梳理已有研究与总结设计实践经验上,研究者提出了基于儿童进行棋类设计的基本模式——一个由设计内容、设计原则和设计环节相互交织的动态三维系统,并对每一个方面内容都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分析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如何考虑儿童的因素。最后,本研究对玩具设计实践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基于儿童进行玩具设计;二是加强学前教育与玩具设计两方面人才的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