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绘画和古典园林是一脉相承的,同中华民族文明史息息相关,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绘画始终与园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在推动园林审美观念的树立、创作技法的提升和艺术风格的形成等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园林是如画的,是出于诗的,它不是对自然的模仿、复制与再现,而是一种经由心灵的创作,是对自然的提炼概括与重新表现。两门艺术的展示形式虽不相同,却有着大致相同的美学基础,如同“姊妹艺术”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生长、蔓延。以中国传统绘画在园林发展中的价值研究为视角,构建起全面的、系统的、契合的艺术脉络,对于进一步深化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研究有重要作用。因此,从纵向渊源入手,结合社会背景、意识形态等因素,分析两门艺术在四个衍进时期内的时代特征,归纳出绘画和园林自生成初期,便建立起互为浸润、相互启发的艺术联系,并开拓了以山水为主题的艺术创作。从横向关联入手,首先在同源思想的引领下,绘画与园林受自然审美意识、儒道佛美学思想的陶染后,逐渐形成了山水文化寓意于形的艺术思维,推动了物我合一的作品生成;其次在相通理论的指导下,园林艺术以画设景,摄取画理进行体察立意、构图经营、传神达情等造园实践,构造出如画般的景致;再其次,绘画与园林具有相投的文学气质,都从诗文中汲取养分以资其用,都以古代文人士大夫为创作主体,进行着以山水为蓝本的、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活动;最后,化笔墨纸砚为木石水土,不仅山水画的画理、画意对建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花鸟画和建筑画的构思与元素也丰富了园景的表现形式。园林在绘画的指引下完成了自然山水自二维平面至三维空间的造型转化,在多门艺术的相融合的艺术活动中,形成了综合时间与空间的山水佳作。由此,论文充分阐述了传统绘画在古典园林发展中的价值作用,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的、有条理的的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