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四川省本土特色风景园林——竹景为研究对象,从视觉、听觉以及视听交互层面,探讨了竹景与偏好、感知恢复的关系。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统一化处理的方法,确定城市街道、城市公园、川西林盘、风景区四类典型竹景样地的现场照片与音频作为研究对象,日常手机画面与音频作为压力源参考对象,对竹视景要素进行网格化体量计算,从专业人士处获得竹景要素质量打分。采用景观偏好量表与恢复性知觉量表,对竹景与压力源进行问卷调查,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异。同时结合专业打分,从主观角度分析竹景要素与偏好、恢复性知觉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竹视景的偏好值与恢复性知觉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手机画面,竹声景相对较为复杂;偏好与恢复性知觉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并且均受植被、声舒适度等因素影响。为深入研究竹景对人们的客观恢复性作用,将研究对象按照人们的偏好进行分级,进行视觉与听觉的交互式组合,对受试者进行感知恢复生理的室内视听实验。结果显示,竹景的低高频比(LF/HF)均显著低于压力状态,其中竹声景的高频值(HF)显著高于压力状态,说明竹声景能更好地调节副交感神经,使得人体获得放松;同偏好水平的竹视景作用于竹声景能显著增强受试者参与值(ENG),竹视景更有助于获得参与感。经过分析与讨论,竹景能让人们在日常压力中获得一定的恢复;竹视景相对于声景具有更强的参与感,风景区更受青睐;竹声景相对于视景更能使人们放松,自然音受推崇;竹景的偏好与恢复均受植被、声舒适度等因素影响。根据研究结论,结合四川省当下建设热点,分别针对不同竹景的视觉与听觉层面的园林规划设计提出指导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