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汇率代表了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国内物价水平代表了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根据一价定律及购买力平价理论,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存在相关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货币升值有抑制国内物价水平上涨的作用,而货币贬值会促进物价的上升。但2005年人民币经历了汇率制度改革后,人民币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升值的状态,而国内通货膨胀率却居高不下,出现了人民币的“外升内贬”现象,与传统的经济理论相悖,吸引了大量学者对该现象进行研究。因为汇率的价格传递是实现宏观经济国际传导的重要机制,所以研究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传导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对宏观经济变量波动的本质有一个更透彻的理解,还可以为政策当局制定政策以稳定国内物价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共五个部分,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的引言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之后,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最后提出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从汇率的价格完全传递和不完全传递两方面介绍了有关汇率的物价传递效应的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影响汇率对物价传递效应的微观原因和宏观原因,并从实证的角度梳理了对汇率的价格传递问题研究的发展。第三部分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汇率对物价水平的不同传导渠道以及各渠道中汇率影响物价水平的方向和程度,最后通过对我国汇率制度和物价水平的变动进行回顾来对人民币汇率与国内物价水平的关系形成一个直观的了解。第四部分实证分析采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以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作为物价水平的代理变量,从长期均衡与短期调整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正负向冲击的非对称性两方面研究了 1997年1月至2016年8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并以2005年汇改时间为界分别建立模型,对比分析汇改前后汇率对物价水平传递效应的变化。第五部分为结论和政策性建议。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维持物价稳定,不能过于依赖汇率的调控;考虑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物价大幅波动;建立更加完善、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汇率更好的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传递系数很小,说明是不完全传递的,而且有些滞后项的系数显著,说明传递过程存在时滞。整体来看,人民币汇率与物价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说明人民币升值可以起到抑制物价过度上涨的作用,但是从结果来看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对PPI和CPI都会产生影响,人民币升值伴随着物价水平的降低,但影响程度较小,而且这种影响存在着非对称性。对于CPI,人民币汇率负向冲击的影响大于正向冲击,而对PPI来说,人民币汇率正向冲击的影响更大。在汇改前,人民币汇率对CPI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长期,且负向冲击更大,显示人民币贬值推动了物价水平的上升;在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对CPI的短期冲击更大;而人民币汇率对PPI无论是汇改前还是汇改后都没反映出非对称效应。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放松线性假设,考虑到现实经济中价格是具有粘性的,价格的调整会出现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的现象,本文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上升的正向波动和下降的负向波动进行拆分,分别检验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有助于了解人民币汇率对物价水平传递效应的非对称特征;二是同时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物价水平的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调整关系,动态考察二者的关联性,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