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标志着中国真正意义的货币政策实践的开始。1990年12月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逐步正规化。此后经过逐步改革,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趋于完善,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渠道也更加畅通。文章研究货币政策在股价不同涨跌阶段影响股价波动的非对称性,并为货币当局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提高货币政策影响股价波动有效性。文章采取阐述问题现状——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提出结论与政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定性分析方面,归纳并分析了货币政策影响股价波动的传导机制,进而阐述货币政策运用与股票市场运行现状,并对货币政策与股价波动的关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定量分析方面,本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货币政策影响股价波动的非对称性。文章创新点包括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理论方面,分析了货币政策影响股票价格的非对称传导机制,通过对货币政策与股价波动关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影响股价波动在某些时间段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实证方面:SVAR模型相比VAR模型能反映变量之间的当期关系,具有更强的经济意义。文章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变量的变动趋势与股价指数的变动趋势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且货币政策变量的变动趋势显著滞后于股价指数的变动趋势,从而使得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在某些时间段存在非对称效应。脉冲响应分析发现:货币供给、利率、产出和通货膨胀在股价不同涨跌阶段对股价波动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而汇率在两种态势中作用方向则相同;所有变量在股价上涨阶段货币政策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力度显著大于股价下跌阶段。方差分解分析发现:在两种态势中产出对股价变动的贡献率均最大,且股价上涨阶段产出的贡献率小于股价下跌阶段产出的贡献率。股价上涨阶段货币政策的直接影响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大于股价下跌阶段,股价上涨阶段货币政策的间接影响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小于股价下跌阶段。此外,利率在两个阶段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均较小。文章在股票市场方面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扩大股市规模,优化股市结构;减少行政干预,增加市场因素;完善股市运行机制及法律法规,促进股市健康发展。文章在股票市场方面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货币当局在制定以平抑股价波动为子目标的货币政策过程中,应将股价所处态势作为重要决策变量;货币政策应对股价波动的反应方式应是规则性和灵活性地结合;适时选择数量型或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平抑股价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