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茅台酒为龙头的中国白酒在经历了十年的飞速发展之后,现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况,“限公令”以及政府一系列的反腐倡廉行动的展开让茅台酒失去了以往稳定的消费市场;塑化剂风波让茅台集团股价严重下跌。另外,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都已扬名世界了,同样作为世界四大蒸馏酒之一的贵州茅台的国际化脚步却一直很缓慢,丢掉了很多的国际市场。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内部原因有茅台酒产能有限、生产环境不可复制性、口感不能适合国际消费者等,外部原因有国际市场对白酒文化接受程度不高、其他酒类产品的激烈竞争等。在这种情势下,贵州茅台集团寻求国际化经营,不仅能解决目前的内忧外患,更能够赢得集团长远的发展和白酒文化的有效传播,势在必行。本文力求为贵州茅台集团国际化经营出谋划策,具体分析如下:首先,对贵州茅台集团做了详细的介绍,对近几年的国际化运作情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利用“国际化蛛网模型”对当前贵州茅台的国际化程度进行量化的测评。企业国际化蛛网模型主要是从以下六个指标,即跨国经营方式、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组织结构、人事管理和跨国指数来考察其国际化程度。通过综合分析,可以找出茅台国际化经营中的优势和劣势,以便正确把握国际化经营的方向和速度,从而及时纠正其发展中的偏差。第三,分析了贵州茅台集团国际化经营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指出其国际化经营和战略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贵州茅台国际化经营海外市场的选择路径以及战略选择。本文认为在贵州茅台的国际化经营和战略发展中,在短期内适合其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国际化战略,把茅台酒的研发和生产主要放在国内,并且在各个有销售业务的国家设立营销网点,机动灵活的采取一些本土化的营销策略。但长期内,贵州茅台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应该转向跨国战略,寻求低成本和产品多样化的平衡。国际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等亚洲国家以及美国等购买力较强的国家,进入方式为小规模进入,搜集市场信息,减少大规模进入的风险,在其产品和营销策略在目标国家产生良好效果的时候再进行大规模进入,逐步的推进在其他目标国的国际化,实现规模效应。本文站在一个具体的民族企业而不是一个行业的角度思考其国际化发展问题,这在之前的研究中是不多见的,并且做到了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全过程的研究,对于茅台酒业来说具有切实可行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