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摩喀的弘化寺:一座汉藏边界敕建寺院的兴衰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xzxyz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弘化寺地处青海省民和县转导乡,该地历来是甘青交界汉藏两大民族的边界以及其他诸多民族的交融地带。弘化寺主供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高足弟子,分别于明成祖、明宣宗时两度进京朝见,并于宣德九年(1434年)受封“大慈法王”称号的释迦也失((?)shavkya ye shes)。据传,大慈法王在第二次进京途中路由河州,在经过藏语称为“佐摩喀”((?) mdzo mo mkhar,犏牛城)地方时授记建寺,命名“丹曲塔尔林”((?) dam chos thar gling,胜法解脱洲)寺。法王圆寂后,明廷授命将其遗骨归葬该处。正统七年(1442年),明英宗下达敕谕嘱命河州、西宁地方在佐摩喀建寺,赐名“弘化”,并加盖塔院、城池等依止物以供法王遗骨,同时设官僧55名以守护之。法王徒裔自张星吉藏卜((?)seng ge bzang po)等人始,亦受明廷加封“国师”、“禅师”、“督纲”等职,世代承袭。弘化寺有弘化族,为明初内附外番部族。自明历清,弘化寺逐渐发展为以家族承袭为主、实施政教合一的地方社会组织,而弘化族则兼有纳马番族、河州寺族等身份。弘化寺极盛期曾在一定程度上统摄当地农业生产、政治、经济、司法、税收、宗教、文化等社会事务,并在明代卫所制度、茶马贸易以及明清朝贡贸易上起过一定作用。弘化寺衰落始自清廷镇压罗卜藏丹津((?) blo bzang bstan adzin)叛乱之后,对青海行政建制的改革不仅彻底置青海于中央王朝统治之下,也大大削弱了被废除了国师、禅师的弘化寺。同治年间,弘化寺毁于兵燹,后数次重建又数度被毁。1983年弘化寺重新开放,这座百年古寺存续至今开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运用史学考据和民族学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弘化寺进行历史梳理与现状描摹,旨在还原、展现该寺的兴衰历程,并对其所体现出的制度、社会、文化、民族认同等方面的变迁加以分析评述,以期获得更多启示。文末一章,笔者还给出了对弘化寺保留、发扬优良传统文化,并最终振兴寺院的政策建议,希望对该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其他文献
使用DMA4500密度计测定了298.15,303.15,308.15,313.15和318.15 K时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4vi)和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烷
本文简单论述了我国生态化发展的策略,以及进一步实施生态化发展的步骤。
人类在长期的进化中具有了高度发达的视觉注意机制,拥有在复杂的环境中快速选择性的发现感兴趣目标的能力。模拟这种视觉注意机制引起了在心理学、神经系统,尤其是计算机视觉
无线局域网已经成为网络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无线局域网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802.11i标准体系结构,分析了工作原理及机制,并与目前的宽带认证方式
本文分析了虚拟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阐述了实现虚拟实验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论述了虚拟实验具有传统实验所不具备的若干优势,指出建立虚拟实验室是高校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飞机结构设计中,主传力构件的轻量化设计十分关键。通过引入结构承载因子,对加强框结构的传力路径进行量化,得到加强框结构最佳的传力路径。相对于传统的结构尺寸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