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经验主义批判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llr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马克思不满意康德和费希特在“空中飞翔”时,便转向了黑格尔。并且他一度把自我意识哲学当作改变不合理现实的有力武器。当时的马克思认为任何不合理的现实碰到哲学都要“垮台”。但事与愿违,不合理的现实并没有因哲学的批判而有丝毫改变。马克思不得不重新考虑现实和哲学的关系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新途径。由于求助于传统思辨哲学并没有使现实问题得到解决,马克思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出了问题的现实经验领域本身。随着对经验领域的研究逐步深入,马克思开始怀疑并走向批判传统思辨哲学。当然,尽管起初马克思也很重视现实经验领域,但使用的批判工具仍然是是外在于现实的人本主义。但随着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学研究的深入,以及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逐渐抛弃了人本主义,并且扬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抽象方法,创造了科学的历史认识论,找到了现实与哲学的真正关系,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合理性,也为共产主义找到了真正的理论思想武器。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强烈批判了纯思辨的传统哲学,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同时,马克思把哲学扎根于现实经验领域,并没有像经验主义者那样陷入怀疑论的泥潭;也没有像实证主义者那样只求解“是什么”的问题。而是扬弃了经验主义,改造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从而,马克思在哲学史上发动了一场伟大的哲学变革。
其他文献
论文旨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正确分析和评价后现代思潮,在此基础之上,借鉴其有价值部分,以避免我国的现代化走过多的弯路。 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两种文化”问题由英国学者斯诺首先提出,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事关整个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全面、持续发展。本文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大卫·布鲁尔的科学
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增长和能源供给的矛盾异常尖锐,《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提出到2020年核电比重从2%提高到5%。计划未来20年新建30座核电站。国家由过去的适度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忽视,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对于马克思著作中出现的“市民社会”一词理解不一。甚至有人对之做了否定性的理解,认为思想成熟后的马克思
此篇论文主要是讨论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的内容和基本特点及其现代转型。传统婚姻家庭伦理是建立在男尊女卑和上尊下卑的基础之上的,以家长制为核心。中国的婚姻家庭伦理自18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