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诱导SVCV侵染EPC细胞蛋白组学分析及Hsp70对其复制作用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度不但与动物的生长息息相关,对于疾病的发生也密切相关。温度作为病毒感染的诱因,会影响一些病毒的复制过程,对于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鱼体发病温度为16℃-17℃,高温或者低温都不易于发病。而温度对SVCV感染的影响研究较少。热休克蛋白,作为重要的温度效应蛋白,参与众多病毒的侵染过程,对SVCV复制的影响研究更少。鉴于此,本试验探讨不同温度对SVCV感染鲤鱼上皮瘤细胞(EPC)活性的影响以及蛋白组学变化,通过筛选验证,初步探究了Hsp70其复制的影响,结果有利于深入了解SVCV的致病机制,为下一步SVCV的治疗以及预防提供新的策略。1.温度对SVCV感染EPC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变化,细胞处理温度为16℃、21℃、26℃、31℃和36℃,时间为12h、24h和36h;相对于26℃,随着温度的变化,时间的增加,细胞活性逐渐降低;感染病毒后,高温状态下细胞活性随时间的增加,降低更显著;病毒滴度结果显示在31℃滴度最高。26℃和31℃,感染时间为24h,测定细胞凋亡,SVCV感染EPC细胞后,能够显著增加死细胞和晚期凋亡比例,温度升高时作用更显著;31℃时,SVCV-G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2.温度对SVCV感染EPC细胞蛋白组学分析26℃和31℃,感染时间为24h,测定蛋白组学变化。结果表明:26℃SVCV对比26℃组,发现差异蛋白35个,其中19个上调表达,16个下降表达;31℃SVCV对比31℃组,发现差异蛋白786个,其中383个上调表达,403个下降表达;31℃对比26℃组,发现差异蛋白624个,其中314个上调表达,310个下调表达;31℃SVCV对比26℃SVCV组,发现差异表达蛋白220个,其中93上调表达,127个下调表达;差异蛋白主要功能注释集中在regulation of insulin secretion involved in cellular response,cell redox homeostasis,spindle assembly,DNA replication initiation等功能;差异蛋白富集通路主要富集在Protein processing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Glutamatergic synapse,Melanogenesis等通路;对Protein processing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部分差异蛋白结果验证与蛋白组学一致。3.Hsp70敲降对SVCV复制的影响通过对蛋白组学结果进行筛选,对蛋白在内质网加工通路中Hsp70基因进行敲降;结果显示,Hsp70敲降显著调节TLR3、IRF3和IFN-β表达量,对TLR9、IRF7和IFN-α调节不显著;Hsp70敲降使得SVCV-G表达量显著升高,可能与Hsp70调节了TLR3和IRF3表达量,诱导了IFN-β降低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电刺激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观察指标包括心率变异性、窦性心率震荡、心率减速力。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确诊为冠心病、且心率变异性降低的患者共10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确定是否入选试验。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51例,对照组53例;并根据是否为急性心肌
优化问题在工程等领域广泛存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为了解决优化问题,一系列优化算法被提出。其中一类优化算法被称为智能优化算法,这类算法从自然界中生物群体的社会性行
目的:观察瑶医火攻疗法配合瑶药敷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且自愿参加治疗的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火攻组、敷贴组、火攻+敷贴组,每组各30例。火攻组采用瑶医火攻疗法治疗,敷贴组采用瑶药敷贴治疗,火攻+敷贴组采用瑶医火攻疗法配合瑶药敷贴治疗。三组每周治疗3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VAS评分、WOMAC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应用SP
随着光通信的不断发展,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高容量的信息传输系统,正潜移默化地改变大众的生活。传统的分立的光子器件存在体积大、功耗高等缺点,不再适应光通信网络的需
本文以不同钝化和氧化工艺LPNP双极晶体管为研究对象,采用60Co-γ射线、30Me V Si离子和1 Me V电子进行辐照试验。通过对晶体管电性能的测试分析,探究不同工艺对晶体管电离辐
无功优化(Optimal Reactive Power Dispatch,ORPD)是保证电力系统经济、安全、稳定运行最重要的调控途径之一,其目的是通过调节已知的控制装置对系统的无功潮流进行调整,以寻
马铃薯是新世纪以来在我国最为具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而马铃薯病虫害的频繁出现往往会直接导致其大量减产或者低产。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各种病害虫,对于确保马铃薯
显著性目标检测旨在识别出最重要和最让人眼感兴趣的区域,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热门方向,目前主要应用于目标分割、动作识别、目标跟踪等任务中。人类视觉的注意力机制是
近年来,新型有机电子器件因其成本低,材料选择性范围广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电极材料是影响电子器件性能的重要因素,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PEDOT:PS
集成光子学器件的结构混合化和尺寸小型化一直是光子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紧密排列的亚波长宽度的光波导(如微纳光纤)的导模之间的串扰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在本项工作中,我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