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γ配体对放疗诱导的胃肠道肿瘤细胞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来源 :哈尔滨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d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小鼠结肠癌细胞(C—26)中PPARγ的表达情况,以及CT—26细胞X线照射后凋亡相关因子表达情况和PPARγ配体(Pioglitazone)对照射诱导的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PPARγ配体对放疗促凋亡作用的影响。 方法:用RT—PCR方法证明PPARγ基因的表达。分别于照射后2h、7h、24h、48h收集细胞,采用MTT、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检测方法观察10Gy X射线、30μmol/PPARγ配体(吡格列酮)、10Gy X射线+30μmol/LPPARγ配体对CT—26细胞凋亡率的影响以及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3在mRNA和Pro水平的表达变化。 结果: ①RT—PCR检测结果表明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中存在PPARγ mRNA的表达。 ②MTT、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10Gy X线照射与20μmol/PPARγ配体均可使CT—26细胞的凋亡率增高,而且Bcl—2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下调、Bax、Caspase—3在mRNA水平表达升高:但10Gy X射线与PPARγ配体联合干预对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则大于两种单独干预的影响,而且以照射后24h作用最为显著。 结论: ①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经X射线照射后细胞凋亡率增加,并出现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降低,凋亡因子Bax及Caspase—3表达升高。 ②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经PPARγ配体(Pioglitazone)干预后细胞凋亡率增加,并出现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降低,凋亡因子Bax及Caspase—3表达升高。 ③PPARγ配体与放疗结合使用的方法使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而且结肠癌细胞中Bcl—2表达下调、Bax及Caspase—3表达增加的作用明显高于PPARγ配体与放疗均单独应用的方法。即PPARγ配体增强了放射治疗的促凋亡作用,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小儿气道软化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首次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气道软化症患儿共459例,进行临床综合分析。
期刊
基于多所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法与实践经验,结合贵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细则,以导师甄选,学校配套支持、学生评价机制、导师评价机制为导
目的:观察肥胖相关性肾病(ORG)患者长期随访过程中,体重指数(BMI)的变化与尿蛋白消长之间的关系;以及BMI的变化与其他代谢相关指标变化、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妊娠及老化胎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2)的表达并进行二者相关性研究,探讨VEGF和TFPI-2在胎盘发育及老化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ppomavirus,HR-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原因。HPV负荷量与宫颈癌的关系存在争论,其与肿瘤标记物的关系研究很少。本研究旨在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是目前血管外科界有待解决的难点之一,保守治疗和瓣膜环缩术都存在着远期效果差的问题,自体带瓣膜静脉移植则存在着血管管径不合适、移植后局部
第一部分、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在恶性胸腹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恶性胸腹腔积液的标准诊断方法仍然是基于细胞病理学的检查,通常情况下该方法诊断的敏感性只有50%-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结合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目标,指出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应该结合专业实际,搭建中外教育平台,立足高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优化教育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德语专业的重要培养目标,是德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其定义以及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体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复杂性.在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