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近1年来青春期后痤疮患者检测血清性激素六项的统计,研究血清性激素六项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生理周期与血清性激素的相关性,以及中医辨证治疗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自2013年3月22日至2014年2月14日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符合青春期后痤疮的女性入组患者,按卵巢生理周期及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分组研究,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从中医青春期后痤疮的中医证型与血清性激素的相关性分析:(1)肺经风热证:(1)经t检验,E2、HLH组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以排卵期最为显著,低于均值时以卵泡期最为显著;(2)PRL、TESTO、FSH,P值大于0.05,水平高低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3)PROG组间比较,高于均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以黄体期最为显著;(2)肠胃湿热证:(1)经t检验,PROG、TESTO组间水平高于均值,P﹤0.01,有统计学意义,以排卵期最显著;(2)PRL、FSH、HLH水平高低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3)肝胆湿热证:经t检验,E2水平高于均值,P﹤0.05,有统计学意义,以黄体期最为显著;(4)冲任不调证:(1)经t检验,E2、PRL、PROG各周期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E2、PRL低于均值时以卵泡期最为显著;PROG低于均值时以黄体期最为显著;(2)HLH、TESTO、FSH水平高低无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2.从中医青春期后痤疮的卵巢生理周期与血清性激素的相关性分析:黄体期和排卵期常见于肠胃湿热型痤疮出现E2、LH、TESTO、PROG水平增高,可能是由于孕酮素前体胆固醇水平升高,孕激素增加了皮脂腺分泌和刺激角质细胞增殖,引起痤疮发病或痤疮加重;卵泡期出现LH、TESTO、PROG水平增高,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处于增殖状态,达不到致病或影响激素紊乱的程度。3.临床上经中医辨证分为四个证型,遵循中医的治疗原则予不同的方药及成药治疗青春期后痤疮,疗程最短半个月,最长三个月,经统计学分析,P﹤0.05,各项异常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值明显优于治疗前,表明中医辩证治疗青春期后痤疮效果显著。结论:1.肠胃湿热型的发病与TESTO、PROG升高相关;肺经风热型与E2、HLH、PROG的升高相关;肝胆湿热型与E2升高相关;冲任不调型与E2、PRL、PROG降低相关。2.黄体期:E2、PROG高于正常值时多见于肺经湿热和肠胃湿热型PROG低于正常值时见于冲任不调型;卵泡期:E2、HLH低于正常值时多见于肺经湿热型;E2低于正常多见于冲任不调型;排卵期:E2、HLH高于正常值时多见于肺经风热型;PROG、TESTO高于正常值时,见于肠胃湿热型。3.中医辩证治疗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有显著效果,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