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激活可能是体细胞向肿瘤细胞转变的关键步骤,是细胞癌变的早期事件。绝大多数肿瘤的发生是环境因素与肿瘤遗传易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核苷酸多态性是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的热点领域。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基因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肿瘤易感性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国外有少量文献报道,国内尚属空白。本课题对hTERT基因上的rs2736098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肿瘤易感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rs2736098 SNP位点为hTERT基因第2外显子上的丙氨酸同义突变cSNP位点,为鸟嘌呤到腺嘌呤的碱基转换突变。
采集健康查体者静脉血样100例、非肿瘤患者静脉血样65例、肿瘤患者静脉血样123例。其中在非肿瘤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32例,肿瘤患者中男性72例,女性51例。应用两对内侧引物和一对外侧引物进行PCR扩增,并设计了针对该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寡核苷酸探针,建立了单碱基突变的点杂交检测方法,并对上述所有样本进行了基因型分析。应用PCR-SSCP结合DNA序列测定法对杂交结果进行验证。
研究结果发现在全部检测人群(288人)中,GG基因型244例,AG基因型35例,AA基因型9例,基因型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其中A等位基因频率为0.090,G等位基因频率为0.910,比较发现本研究人群的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NCBI数据库上收录的该SNP位点中国汉族人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有较大差异,与非洲人群中的分布频率近似。
在对该SNP位点与肿瘤易感性的分析中,发现肿瘤患者组中该SNP位点的A等位基因的频率要高于非肿瘤组中的个体,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发现肿瘤组的男性患者中该SNP位点的等位基因A的频率要高于非肿瘤组的男性患者,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与肿瘤组女性相比,肿瘤组男性个体的肿瘤患病风险要高,OR值为2.07。提示该SNP位点的G→A的转换可以增加携带者,特别是男性个体的肿瘤患病风险。
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所有AA基因型样本在常规条件下应用内侧引物1均无PCR产物扩增,且不受模板浓度和rTaqDNA聚合酶的影响。在换用内侧引物2和外侧引物、或高保真DNA聚合酶、或引物配比、或100℃变性温度下可扩增出相应的PCR产物。
本课题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汉族人群中的rs2736098 SNP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与非洲人群中的分布频率近似。2)该SNP位点与肿瘤易感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增加携带者,特别是男性个体的肿瘤患病风险。3)该SNP位点存在PCR偏倚现象,可能对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活性调节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