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F8/Ar等离子体蚀刻蚀SiO2的多尺度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n2503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猛发展,碳氟等离子体刻蚀SiO2以其特有的高刻蚀速率、高选择性和高各向异性在现代集成电路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C4F8/Ar混合气体在保证刻蚀速率的同时能够实现更高的刻蚀选择性,因此在等离子体刻蚀工艺中备受关注。  本文建立了由反应器模型、鞘层模型及刻蚀槽模型耦合的多尺度模型,研究了不同参量,如:放电气压、功率、偏压幅值、偏压功率、占空比等,对鞘层特性及刻蚀槽形貌演化的影响规律。为了得到更加精确的腔室离子及中性粒子密度空间分布,本文采用商业软件CFD-ACE+,用于模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得到不同气压、功率、进气流比例下的腔室离子及中性粒子密度分布。鞘层模型包括射频等离子体鞘层仿真模型,脉冲调制射频等离子体鞘层解析模型和仿真模型。鞘层解析模型的双电源分别为低频脉冲源和高频射频源,加在同一个极板上。研究了鞘层厚度和极板电位随时间、高低频电流以及低频脉冲频率的变化规律以及低频阶梯形脉冲源对鞘层厚度和极板电位的调制规律。鞘层的仿真模型是由流体模型和蒙特卡洛模型耦合的混合模型,主要研究鞘层的特性,并计算统计出到达极板的离子能量分布和角分布。将由CFD-ACE+腔室模型得到的离子密度作为鞘层边界条件,结合鞘层混合模型分别给出不同参数下的鞘层特性。最后,将刻蚀槽模型结合腔室离子及中性粒子流密度和极板附近的离子能量分布和角分布,模拟不同参数下的刻蚀剖面演化。  结果显示,在C4F8/Ar等离子体刻蚀工艺中,CFx+,C2Fx+,C+,Ar+,F+是主要的反应离子。同时,所有的反应离子密度在腔室中心处最大,越靠近腔室边缘离子密度越小,且各离子密度随放电气压及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鞘层解析模型研究发现,鞘层厚度和极板电位受到脉冲电流和射频电流的共同调制,且低频脉冲电流调制占主导地位。鞘层仿真模型研究表明,鞘层特性受到放电气压、功率、射频和脉冲偏压幅值以及占空比的共同作用。极板的离子能量分布和角分布受到各参数的明显影响,且射频偏压幅值及脉冲幅值增大,导致高能离子增多,离子角度分布更为集中。当占空比减小时,低能离子增加,高能离子减少,离子定向性明显变差。说明通过调制低频脉冲参数可以部分地实现到达极板的离子能量和离子流的独立控制。同时,气压、功率、偏压幅值及频率等对刻蚀速率及刻蚀深度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脉冲调制射频等离子体中SiO2刻蚀槽形貌的研究发现,刻蚀槽形貌的演化受到射频源和脉冲源的共同调制,且脉冲调制占主导地位。
其他文献
本文从介绍高速光时分复用系统的原理入手,深入地研究了超高速光时分复用系统中色散补偿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线性系统在源啁啾和残余二阶色散的作用下的最佳传输参量。从
该文从电极的角度出发,对行波型电吸收调制器的微波特性作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收集了大量有关电吸收调制器的文献资料进行调研,研究了电吸收调制器的基本原理,以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对信息容量及传输速度的要求也与日俱增,光子技术愈加受到重视.近年来,人们提出了"光子晶体"这一全新概念,光子晶体具有操纵光子运动的性质,它有着巨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通信相关技术和应用日渐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该文主要围绕基于IP的多媒体通信系统的两大关键技术进行讨论和研究,包括信令
利用Preisach模型研究多晶系列Sr1-xCaxRuO3(x=0.0,0.2,0.4,0.6)和Fe3O4颗粒的磁化行为。模型将磁化过程分解为可逆磁化和不可逆磁化两部分,又将不可逆磁化分解成若干个磁矩为μ0,矫
在冲击波动态高压领域中,用辐射法测量非透明材料的冲击温度以及采用任意反射面速度干涉仪(velocity interferometer system for any reflector, VISAR)、任意反射面位移干涉
本文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MW-ECR)等离子体辅助下,分别以单晶硅靶、石墨靶和陶瓷SiC靶为溅射靶材,Ar气为溅射气体,制备了富硅SiC和SiC薄膜,然后将其放入退火炉中进行空气氧化。通
测量光学非线性的Z-扫描法自从1989年由Sheik等人提出以来,由于其实验装置简单,而灵敏度又高等优点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从研究的非线性效应来看,Z扫描法以往主要用于研究光
详细求出了红外引力模型中α=-1,-2时,修正后的Friedmann方程的解,由此详细研究了光度距离、减速参量、等效的暗能量物态方程、宇宙年龄等宇宙学参量随红移的演化规律,并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