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变蓄能墙体材料在日光温室节能应用中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zhihud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光温室是节能日光温室的简称,又称暖棚,是我国北方地区独有的一种温室类型。其构建方式简单,主要由墙体(后墙、东墙、西墙)、后坡面和前坡面三部分组成。其中前坡面是温室的全部采光面,白天采光时段前坡面只覆盖塑料膜采光,当室外光照减弱时,及时用活动保温被覆盖塑料膜,以加强温室的保温。在晴朗的白天,充分利用太阳能,能够创造出较高的环境温度。而到了夜间,由于没有太阳能,温室室内温度迅速下降,如果不加辅助采暖,夜间温室内温度往往无法满足农作物的生长要求。如果能够将白天过剩的太阳能蓄存起来,待到夜间放出,不但可提高太阳能的有效利用率,而且还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为此,本课题提出通过提高日光温室墙体的蓄、放热能力,以达到白天富余的太阳能移至夜间用的“削峰填谷”目的。   本研究所涉及的日光温室的墙体一般由砖墙砌成,为了提高其蓄热和隔热能力,往往通过加厚墙体的方法来实现,这无疑加大了砖的用量,消耗大量资源。若能找寻一种蓄能能力强而又轻质的材料替代,不仅节约材料,还能提高夜间温室的空气温度,为植物的过冬提供更好的条件。   基于本课题组对于复合相变蓄能墙体材料的多年研究,本文提出通过在日光温室墙体内表面涂抹该材料,构成集热蓄热墙式被动式日光温室(简称相变蓄热温室)。利用相变材料能够在一定的温度区间下蓄存和释放大量相变潜热(主要为太阳能)的被动蓄放热特点,白天作为主要蓄热体蓄存日光温室内多余的太阳能,夜间作为主要供热源,释放其白天蓄存的能量,以提高温室内空气温度,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本研究在课题组以往关于复合相变蓄能墙体材料的研制、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并通过对日光温室传热过程的分析,建立了关于相变蓄热日光温室的传热模型,实验结果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根据所提出的传热模型,并结合北京地区冬季典型日气象条件,对影响复合相变蓄能墙体材料热工特性及其节能性的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例如,墙体日温度波动范围,复合相变蓄能墙体材料适宜的相变温度、厚度、相变焓以及导热系数等。为后续关于复合相变蓄能墙体材料的工程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在注浆工程中,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性、特殊性和隐蔽性,导致相关的理论研究上的落后。即使是应用广泛的水泥硅酸钠注浆材料,其研究也多以工艺更新、材料改良为主,而对于其注浆
摘要:将地震激励作为随机过程,并用随机振动理论来研究结构的响应及其概率特性,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的重大发展。由于目前社会经济水平的限制,框架结构体系仍是我国建筑结
我国沿海地区广泛分布的饱和软土具有抗剪强度低、含水量大、压缩量大等特点。研究表明,地基固结过程中,随着孔压的消散和有效应力的增长,软土抗剪强度得到提高。充分利用软
目前国内对交叉隧道的研究并不多,交叉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隧道布置形式,在较短的距离内由洞口变断面大跨隧道、连拱隧道、小间距隧道,逐步过渡到一般分离式隧道,平面上呈现“Y”
为扩大“盒式结构”的应用范围,结合钢-混组合楼盖和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特点,提出一种小间距钢梁混凝土空心楼盖,既能降低建筑层高,又能符合“盒式结构”楼盖受力的结构特
异形柱结构弥补了传统矩形柱突出的柱棱使得室内平面布置出现死角,降低住宅的室内使用面积以及很大程度上限制家具布置等缺点。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上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同
针对砂、石等资源短缺问题,本文以陶瓷工业固体废弃物——废瓷砖为研究对象,将其破碎、粉磨处理成再生粗、细骨料以及磨细废瓷粉料,全组分应用于混凝土,研究废瓷砖全组分再生
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是结构振动控制中应用最广泛的被动控制装置之一。碰撞式调谐质量阻尼器(pounding tuned mass damper,简称PTMD)是一种新型被动减振装置,在TMD基础上增加
型钢高强高性能混凝土(SRHSHPC)框架柱通过型钢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有机结合,使得型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天然的脆性得到有效改善,构件的延性得到显著提高
根据新时期国家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天津滨海新区将建成面向21世纪高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新区,轨道交通、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兴建。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它位于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