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c1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自2008年卫生部将HFMD列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以来,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引起了医疗机构和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本研究旨在掌握重庆市HFMD流行特征和规律及了解死亡病例的可能危险因素,从宏观层面上掌握HFMD发病的空间聚集性,探讨人口、经济、卫生因素对]HFMD发病的影响,为HFMD早期预警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了重庆市2008-2013年间38个区(县)HFMD发病数据和同期各区(县)的人口(人口密度)、经济(人均GDP、城市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教育支出、卫生支出)、卫生(卫生机构数、卫生技术人员)等指标。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重庆市HFMD三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利用Poisson回归分析HFMD死亡病例的可能危险因素;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包括全局自相关和局域自相关)对重庆市2008-2013年38个区(县)HFMD发病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HFMD发病的空间聚集性;最后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人口、经济、卫生等因素对发病的影响。结果2008-2013年重庆市共报告HFMD例111595例,死亡89例,年均发病率64.07×104,年均死亡率0.51×10-5,年均病死率为79.752×10-5;男性发病数多于女性;发病集中在0-5岁的儿童(90.26%);各职业中,以散居儿童(58.97%)、幼托儿童(36.94%)为主;全市各区县均有病例报告,主城9区发病率高于远郊区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2008-2011年发病数在3-8月呈单峰流行,2012年、2013年在3-8月和10-12月出现两个流行峰,10-12月流行峰较3-8月更高。Poisson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年龄较大为HFMD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儿童年龄组为1岁组、2岁组、4岁组、5岁组的RR依次降低,为别为0.1473、0.1325、0.0130、0.0158,职业为散居儿童是HFM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RR=4.8506),重症病例是另一个死亡危险因素RR=2.3912;2008年重庆市HFMD发病率全局Moran’s I=0.1334,P> 0.05,不具有全局空间自相关性;2009-2013年重庆市HFMD发病率全局Moran’s I依次0.4587、0.5675、0.3986、0.6060、0.5847,均有P<0.05,表明从全局上看,重庆市2009-2012年HFMD发病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空间聚集性分布状态;局域自相关结果提示:重庆市HFMD发病具有四种空间聚集模式,即高-高、低-低、高-低、低-高聚集,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聚集模式由多变少,最后主要表现出高-高聚集、低-低聚集两大聚集模式,其中高-高聚集区域主要分布在主城9区,并且基本保持不变,而低-低聚集区域呈现出从渝中东部地区向渝东南部地区转移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模拟结果提示:重庆市手足口病发病受城镇化率(户6.0047)、人均卫生支出(β=-2.5848)的影响。结论重庆市2008-2013年HFMD发病存在明显的性别、年龄、职业、地区、季节差异;年龄、职业、重症病例影响着HFMD患者死亡。2009-2013年HFMD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相关部门在从高-高聚集区域吸取教训的同时,应积极从低-低聚集区域寻找控制疾病的有利因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适用于重庆市HFMD监测数据,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待于进一步推广,使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监测和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和汉族新生儿脐带血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多态性及孕期多溴联苯醚(PBDEs)暴露水平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发生的关系,分析乌鲁木齐市维吾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背景199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初建,1992年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开始报告AFP病例监测数据,以省为单位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指标均未达世界
对一台反应器冷却器多处腐蚀穿孔的换热管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换热管发生失效主要是由所使用的冷却水处理不当所造成的.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日前,市委宣传部、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市社科联、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举办了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