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辅助列完整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车完整性监测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关系到列车运行安全和行车组织效率。目前采用轨道电路、列尾装置、计轴设备进行列车完整性检查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铁路运输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研究基于GPS的列车完整性监测技术具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论文分别阐述了列尾风压和GPS定位实现列车完整性监测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其优势、劣势及适用范围。结合目前已有的列尾装置,论文采用GPS定位与GPRS通信相结合的方式,给出了GPS辅助列车完整性监测系统车载设备的软硬件详细设计。论文从系统总体结构出发,基于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思想,完成车载设备的开发;硬件方面,重点考虑器件选型及硬件抗干扰设计,以满足铁路现场复杂环境的要求;软件方面,移植了μ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合理划分各功能模块,给出了各功能模块应用软件的详细设计。  受轨道线路复杂环境的影响,GPS定位存在误差变化大、定位数据漂移等问题,且使用GPS测量车长时会受到弯道曲率等轨道线路参数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上述考虑,论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地图辅助的列车完整性监测算法。该方法利用地图匹配技术将GPS测量位置匹配到轨道线路上,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测量位置与轨道地图之间的偏差进行估计,校正沿轨道线路方向的偏差及系统随机误差,再通过计算车头、车尾位置估计点的里程差获取车长,有效降低轨道线路参数对车长计算的影响,提高车长的测量精度和列车完整性监测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及设计工作,论文对系统进行了实验室仿真和实际测试。测试分析了车载设备的GPS定位、功耗、GPRS通信延迟等性能参数;利用GNSS模拟器建立动态场景,仿真验证了地图辅助的列车完整性监测算法的有效性;在室外环境下,实际测试车载设备的性能及其完整性监测的功能,给出实验结果并重点分析了报警门限的取值策略。论文进行的仿真、试验及测试工作为实现GPS辅助列车完整性监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光学技术的发展,非球面已满足人们对光学系统提出的许多新要求。如增加系统的相对孔径,扩大视场角,改善光照均匀性,简化结构和提高成像质量等。人们对非球面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对检测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非球面加工的研磨和粗磨阶段,因为镜面未抛亮,粗糙度大,所以反射效率低,干涉法无法得到理想的波前。而轮廓仪对镜面粗糙度没有很高的要求,并且无需补偿器件即可直接测量表面矢高数据,可靠性强。因而轮廓仪在非
“四个全面”作为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前和今后在各方面进行正确实践的科学方法论和指导思想. “四个全面”视域下的英语教学理念十分人性化,其中“全面发展”是根本
本文将分析讨论如何通过钾碱洗除去尾气中有机酸,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随着光纤通信及其业务的发展,系统容量的要求日益提高。波分复用技术(WDM)可以很方便地提升已铺设光纤的容量,因而倍受重视。作为波分复用主干网的核心器件AWG,自从80年代末
光纤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前沿,光子晶体光纤是基于光子晶体技术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光纤,它具有传统光纤所无法比拟的光学性质,如无截止单模传输、灵活的色散特性、可控的
电子稳像技术是视频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可以提高运动载体摄像的稳定性和清晰度,在军事领域以及民用摄像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高速发展
医学和生物研究中显微镜是必不可少的仪器,目前已有的显微成像系统观测手段单一,只能观看生物体的细胞切片,并不能观察到物体的立体结构且系统景深都比较小。在观察较厚样本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拥挤,出行不便的状况愈加严峻。城市轨道交通相比于其他交通方式,具有运量大,速度快等优点,是解决当前交通阻塞的重要方式之一。地铁全自动运行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是地震解释工作的基础,唯有提高合成记录标定的精度,才可以提高地震解释的可靠性,从而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本文主要对地震解释中的合成记录标
欣闻《黄宾虹、林散之、胡小明、汪迎书法师承展》不久前在连云港开幕,十分高兴展览期间还编有《黄宾虹、林散之、胡小明、汪迎书法师承展作品集》发行。汪迎兄去年在中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