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入标记语是作者认识读者存在并使得读者介入文本所使用的一系列修辞手段,是体现学术文本人际关系的重要语言特征。目前,针对学术写作中介入标记语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不同文化、体裁、学科间语料的对比,但对二语学术写作中介入标记语使用的探究却很少涉及。因此,本文尝试对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和英语为母语的研究者在学术期刊文章中介入标记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此类语言机制在学术文本中的使用特征,为二语学术写作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语料库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万方数据库和Applied Linguistics等国际期刊中分别抽取2010年至2017年语言学专业实证类硕士论文和期刊文章各30篇为研究语料,建立两个库。以Hyland(2005)提出的介入标记语五大成分(读者人称、指令语、共享知识、提问和插入语)为依据,对两种语料中的介入标记语进行标识,通过语料库检索数据,并使用卡方检验统计并分析差异。结果表明:五类介入标记语中,学生和专家都更倾向于使用读者人称,指令词和共享知识。但学生使用介入标记语的总频率明显少于专家,其中读者人称和插入语呈显著差异,指令语、提问和共享知识虽大体上无显著差异,但学生和专家对其子分类的使用明显不同。通过对二语学生和本族语专家英语学术文本中介入标记语的使用进行对比,本文为我国学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及二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参考。作者建议教师在学术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并正确使用各类介入标记语,并注重介入标记语相关语法知识教学,避免学生在使用介入标记语时出现基础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