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专业硕士与英语本族语专家在英语学术写作中介入标记语使用情况的对比研究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sniper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入标记语是作者认识读者存在并使得读者介入文本所使用的一系列修辞手段,是体现学术文本人际关系的重要语言特征。目前,针对学术写作中介入标记语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不同文化、体裁、学科间语料的对比,但对二语学术写作中介入标记语使用的探究却很少涉及。因此,本文尝试对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和英语为母语的研究者在学术期刊文章中介入标记语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此类语言机制在学术文本中的使用特征,为二语学术写作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语料库和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万方数据库和Applied Linguistics等国际期刊中分别抽取2010年至2017年语言学专业实证类硕士论文和期刊文章各30篇为研究语料,建立两个库。以Hyland(2005)提出的介入标记语五大成分(读者人称、指令语、共享知识、提问和插入语)为依据,对两种语料中的介入标记语进行标识,通过语料库检索数据,并使用卡方检验统计并分析差异。结果表明:五类介入标记语中,学生和专家都更倾向于使用读者人称,指令词和共享知识。但学生使用介入标记语的总频率明显少于专家,其中读者人称和插入语呈显著差异,指令语、提问和共享知识虽大体上无显著差异,但学生和专家对其子分类的使用明显不同。通过对二语学生和本族语专家英语学术文本中介入标记语的使用进行对比,本文为我国学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及二语写作教学提供了参考。作者建议教师在学术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并正确使用各类介入标记语,并注重介入标记语相关语法知识教学,避免学生在使用介入标记语时出现基础性错误。
其他文献
《大学语文》课要贯彻落实“总结、提高、创新”的六字方针。在“总结,提高,创新”这六字方针中,“总结”、“提高”是基础,而“创新”才是目的,这正是《大学语文》课作为素质教育
教师职业有其自身特定的行业规范和行业伦理,因此教师师德问题自古以来备受重视.在高校历史学课程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师德建设,争做一名“四有”好老师.最重要的是做一名用良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采掘开巷道的布置越来越复杂,立交叉巷道施工成为矿井工程的一项重点问题。在此列举了部分实例,阐述了立交叉巷道施工技术,说明了矿井系统设计上的一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和内涵建设的核心力量。教师工作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明确的引领方向。以盘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岗位职责的主
建造合同属于中职财会专业会计实务处理中较难的一个知识点。本文主要是在阐述建造合同的类型、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了建造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确
我国的艺术戎计教育虽然已经走过三十多年的春秋,但是其自身经验不足,缺少科学化的教学和评价体系。近三十年期间,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一直着力于培养技工,但是艺术设计教育又有别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