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泊链钢的摩擦磨损与性能研究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a747470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陆上及浅海油气资源日益贫乏,向深海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工程平台、大型海洋工程辅助船舶及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高级别的系泊链主要用于海洋工程平台及其装备在海洋中的系泊固定。系泊链的工作环境特别恶劣,除承受平台的静载荷作用外,还承受环境载荷作用,如风力、波浪力和流力。在这些力的作用下,使锚链产生摩擦磨损,从而可能导致锚链的失效,直接影响海洋工程平台及其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因此系泊链钢不仅要求具有高的强度(包括疲劳强度)、韧性,还要求具有良好的抗摩擦磨损性能。本文对国内R4级系泊链钢的热处理工艺、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粒磨损试验中,22MnCrNiMo钢的磨损机制为显微切削机理和犁削变形机理。随着载荷的增加,22MnCrNiMo钢的磨损量显著增加。当载荷为3N时,试样的表面磨痕较浅,由切削机制产生的“切屑”非常少,而“推犁薄片”数量多,尺寸小,形状多呈细长条状。当载荷为8N和13N时,表面磨痕变深,磨损表面存在有由磨粒显微切削作用形成的轮廓较清晰的沟槽,同时也存在有金属被磨粒的塑性变形犁作用,磨屑脱落后留下的裂纹。在冲击滑动摩擦磨损试验中,随着冲击载荷的增加,试样的磨损形貌生了明显的变化。当冲击功为2J时,试样的磨损表面有大量的剥落坑,但剥落坑浅而小,材料流失严重。当冲击功为3J时,试样的磨损表面基本上没有剥落坑或剥落坑较少,材料耐磨性变好。当冲击功为4J时,试样的磨损表面剥落坑面积较大,数量增加,材料的磨损量增加。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具有新的设计理念和结构形式的各类建筑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建筑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并增强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与此同
三价稀土倍半硫化物是高带隙半导体,在光学窗口材料领域有着很大应用前景。Sm_2S_3是p型半导体,在太阳能转换为电能或化学能方面有极大潜力。Sm_2S_3结构有两种形态,分为α-Sm_2S_3和γ-Sm_2S_3。其中低温相的α-Sm_2S_3属于体心立方结构,其晶型为具有正交对称性的Th3P4型,属于Pnma空间群,在1573±50k时发生不可逆的晶形转变,变为γ-Sm_2S_3。采用液相自组装
锡基材料作为新型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极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但其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的体积膨胀以及较大的首次不可逆容量限制了锡基负极材料在商业化生产中的应用。本论文通过高能球磨法以及结合气相沉积法制备出更小颗粒尺寸的SnO2和Sn/SnO2/C的复合材料。采用溶液法,以葡萄糖和四氯化锡为原料,在原位引入碳基体的同时,添加少量高电导率的石墨和乙炔黑,制备出含有不同结构的碳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渐进步和发展,探寻和开发清洁安全的绿色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刻不容缓。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中,锂硫电池获得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升华硫的理论放电比
医用多孔钛可以通过调节孔隙率达到与骨组织相匹配的力学性能,减轻钛植入体与骨组织间的应力屏蔽现象。另外,孔隙结构的存在有利于组织的长入、粘附和体液的传输从而促进新骨
缺血性疾病或血管损伤所引起的疾病,依靠传统的治疗方式已经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通过基因转染并表达相关细胞因子来促进血管再生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选择一直合适的基因载体是实施这种方案的重要前提。静电喷射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微球制备方法,制备简单,可得到尺度均一,形貌规整的聚合物微球,而磷酸钙作为一种非病毒载体具有利于细胞内吞、生物相容性高的优势。本论文以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面对的两大难题,利用丰富的太阳能源进行光电催化分解水制备清洁能源氢气,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可靠性较高和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在诸多半导体催化材料中,单晶硅和氧化铁由于其价格低廉、无毒、化学稳定性好和带隙较窄等独特的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催化分解水领域。一维纳米阵列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特殊的一维形态,不仅可以为水分解反应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还可以提供快速和直接的载流子传输途径
学位
目前,作为发热体材料的高居里点BaTiO_3基PTC陶瓷大多含有铅,而铅在高温时容易挥发,这就使得陶瓷在生产和使用时会对人体造成损害。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急需寻找一种具有高T c、低ρ RT和ρ max ρ min的无铅正温度系数电阻(PTCR)陶瓷材料,从而替代目前市场上含铅的PTCR陶瓷材料。本文通过固相法制备了三种BaTiO_3基PTC陶瓷材料,并研究了
本文在本实验室已有的成熟的单分散Ag、TiO2纳米晶的制备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光诱导法开展了Ag/AgCl纳米复合材料及Ag/TiO2纳米异质结的研究工作,实现了将Ag沉积在AgCl纳米晶表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SiO2低介电常数微波介质材料的制备、相组成、微结构及微波介电性能,讨论了其微波介电性能随结构、微结构的变化规律。通过不同方法制备了致密的非晶SiO2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