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概念在中国现代美学中的演变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qoqwr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学这门学科引自西方,在中国这片历史悠久的肥沃土壤中扎根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从最开始稀少的介绍到后来大量的西方美学著作被译注成汉语;从少数学者们出版为数不多的著作到掀起一次次的美学热。除开美学本身的学科魅力之外,与中国的哲学、美学思想是否也存在着关系?作为学科的基础,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是怎样演变的,这些变化对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都有哪些贡献?本文拟从概念的角度来看美学这门学科20世纪在中国的演变情况。本文选择的概念是“美感”。论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简略的涉及了中西方古典美学思想中关于“美感”这个概念的定义以及性质的论述。第二章是论文的重点,历时性的描述20世纪中国学人对“美感”这个概念的定义以及使用情况。第三章则从“美感”的含义、性质等方面做横向的比较。最后一章对“美感”这个概念演变情况的缘由做了简要的分析。“美感”是一个复杂的词汇。作为美学的基础概念,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定义。对“美感”的论述大都具有时代性或者是很容易就对其分门别类,如从艺术、心理学、哲学的角度对其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然而对于“美感”的性质与状态的描写却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当然这也与学者研究领域的侧重和学科发展方向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其他文献
理论探索的价值,乃在于对人自身生存境况的关怀。反观现实,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丰盛而又匮乏的时代:一方面,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迎来物质文明的空前繁荣,我们已进入加尔布
介绍了汽轮机红套环筒形高压内缸的设计、制造与检修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红套环筒形高压内缸的常规设计方法、有限元分析设计方法、实际过盈量的制造过程保障方法和红套紧力
徐梵澄被誉为精通中、西、印三大学问体系的学术大家,他以“精神哲学”归纳自己一生的学术事业。然而学术界多关注其作为翻译家的贡献,对其“精神哲学”研究并不多。本文试图
政治心理学是埃尔斯特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为人们理解过去的和现在的那些历史事件和运动提供了相当多的方法论启示。方法论个体主义是埃尔斯特整个研究的方法论根本与前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无论是对教材还是试题阅读理解能力较欠缺,导致在自学或者是考试中经常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为此,通过对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并分析了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