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低矮建筑风压预测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om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年以来,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受到风灾的侵害,风灾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地区受到风灾的影响也一直巨大。仅2018年就有近10个台风在我国登陆,其中台风“山竹”对华南沿海地区造成的损失巨大。据调查统计,建筑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占了较大的比例。在众多类型建筑中,低矮建筑更易于受到毁坏,破坏程度更加严重。因此,有必要针对于低矮建筑的风荷载分布进行相关的研究。风压预测的相关研究方法有: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插值函数预测。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相关核心算法也逐渐运用到工程结构抗风研究中。目前为止,世界上很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风洞实验室建立了部分高层建筑和低矮建筑风压测试风洞试验数据库,人工智能在工程结构抗风的发展也得益于数据库的大量数据驱动。本文基于东京工艺大学(Tokyo Polytechnic University)建立的低矮建筑表面风压风洞实验数据库,采用机器学习的算法进行低矮建筑表面风压预测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如下:(1)简单回顾了低矮建筑表面风压的研究现状、风压分布特性、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相关的理论知识。(2)对各类预测模型超参数的确定,采用本文提出的贝叶斯优化算法。对其实现算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此外针对实验模型风压预测的结果,确定相关的评价指标进行衡量。(3)运用深度学习中的LSTM模型,和机器学习中的RFR、SVR、XGBoost、Light GBM模型,对低矮建筑表面风压的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对比结果表明LSTM模型的预测结果精度,在总体上高于RFR、SVR、XGBoost、Light GBM的预测精度。深度学习LSTM模型可以一次性地同时预测出同一个建筑表面上的所有测压点的时程风压,在精度保证的情况下,LSTM方法可节省风压预测的时间。(4)运用本征正交分解(POD)的方法,对低矮建筑风压场进行分解和重建。然后,将POD和深度学习算法中的深度神经网络(DNN)和机器学习方法中的DRT、RF和GBRT相结合,对低矮建筑表面未知风压测点进行时程风压预测。通过对比结果发现,DNN-POD方法的预测结果精度在总体上高于DRT-POD、RF-POD和GBRT-POD机器学习方法,且前者的准确度可高达到98.5%。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许多国外优秀的幼教理念开始引入我国,国家愈发重视不同幼儿教育模式的探讨,因此结合了国内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外优秀幼教理念的情境教育理念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的幼儿园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生较大的变化,幼儿的社会交往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公共交往空间作为交往活动的载体变得日渐复杂化,成为具有功能多义性的空间,公共交往空间对于提升幼儿园的设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情
高熵合金(HEA)具有高强度、高硬度、优良的耐蚀性及优异的抗辐照性能。氧化物弥散强化是常规合金中一种常用的材料强化方法,同时氧化物弥散强化也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抗辐照损伤能力。氧化物弥散强化高熵合金(ODS-HEA)是一种新型的高熵合金,兼具高熵合金和弥散强化合金的双重优势,是先进核反应堆新型抗辐照结构材料的重要候选材料之一。本文利用机械合金化(MA)+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的方法制备出AlCrFe
当今社会,在意识到能源与环境问题的背景下,推广可持续的绿色建筑已然成为建筑领域的广泛共识和发展趋势,夏热冬暖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需抓住机遇持续推进绿色建筑全面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理念逐渐向绿色建筑理念过渡,在国家政策、规范标准的落实下,发展绿色公共档案馆建筑是当下及未来我国档案事业及档案建筑的重点,需综合考虑建筑特性、地域特性进行深入探讨。通过详细论述绿色建筑设计及其评
随着当代博物馆设计观念的更新,人们对于空间体验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于交流互动的渴望逐渐提升,加之博物馆本身定位上的转变,对于设计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传统博物馆设计重点往往在建筑造型与展厅展示中,对于人们的整体空间体验和心理感受则关注的较少。交通空间作为博物馆的“骨架”和“躯干”,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使建筑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产生秩序感,并且随着博物馆中公共活动的增多而日趋复杂化和模糊化,成为功能更加
中庭作为公共建筑中的核心共享空间,在建筑设计中有大量的应用。但在岭南地区,中庭在空间与功能使用上却存在一定问题:通透的中庭空间往往成为夏季的集热温室,热舒适度低,希望人们驻足停留的空间反而使人们避而远之,失去了中庭原本的意义。因此,本文基于岭南地区气候条件,将热压通风作为切入点,针对多层中庭建筑,以建筑师的视角结合相关现有理论从中庭的平面、剖面、界面三个方面提取了八个中庭形态参数,利用参数化平台的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迅速增长,清洁高效的核能随之快速发展。核能的高速发展导致铀资源需求快速上升,进而产生大量的放射性铀废水。如何妥善处理这些放射性排放物,是目前核科学与核技术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铝和铁元素是地球最丰富的金属元素,天然中存在着丰富的铝和铁氧化物,因此,这些铝铁氧化物会影响铀废水在自然中的迁移和固定行为。同时,这些丰富的氧化物也是天然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钢筋混凝土是一种由基体、骨料、钢筋以及钢筋与基体之间的界面过渡区域组成的非均质多相复合材料,其中界面过渡区是钢筋与基体能够协同工作的关键,它作为基体与钢筋之间应力传递的桥梁,将性质有极大差异的钢筋与混凝土复合为一个整体,是钢筋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实践表明,界面过渡区往往是钢筋混凝土构件首先产生破坏的区域,所以界面性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材
广府传统村落主要保存于珠江三角洲,是珠三角核心地区社会经济、乡土文化以及民风习俗的重要承载空间,具有较高的文化历史价值。街巷空间作为村落中的交通联系空间和社会生活载体,反映其以空间处理应对经济、地理以及文化生活等问题的方法,是构成当地居民生活和记忆的重要部分。当前快速的城镇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多样化的传统村落街巷逐渐被替代,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东莞市域内同时分布广府和
作为居住环境的关键指标,冬季室内温度在我国北方并非属于特殊问题,但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这样的夏热冬冷的气候环境,加上冬天没有北方普遍的取暖设施,该问题尤显突出,严重影响了这一地区室内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尽管目前这一地区也在开始建设集中供热管网,但是城市主要的老街区改造困难,成本过高,除了开发区和新建小区外,不能广泛适应,因此需要考虑其他的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使用空调来提高室
东莞市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具有的优势地理区位、丰富的自然资源,十分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是珠三角著名的鱼米之乡。因此,传统村落的存世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多,文化遗产存量丰富。以东莞市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村落的自然环境分析入手,提炼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分析其层级结构,依托不同文化景观类型分析聚落空间的布局特征,并总结不同文化景观类型的建构原则。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可分为自然地理要素、生产生活景观要素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