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女子教育是伴随着西学东渐和社会巨大变革的产物,在中国封建专制统治风雨飘摇的19世纪末,中国传统女学所宣扬的男尊女卑和由此派生出来的种种腐朽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1840年第一所教会女子学校的创立,到1898年中国人自办的女子学堂的创立近半个世纪的思想转化过程中,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顽固派和清政府等一些政治团体,对女子教育的态度始终不统一,直到1907年,清政府正式将女子教育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从此,女子教育在近代教育史上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发展女子教育成为强国富民、相夫宜家和形成女性独立人格的必要条件,儿童的早期教育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观点,广设女子学堂成为发展女子教育的基础。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晚清女子教育的发展及其影响。一、在民族危机、西学东渐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下,女性的自觉意识与传统女子教育的矛盾,导致了女子教育问题的提出。二、晚清女子教育从传统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型的原因在于教会女子教育的影响及中国知识界对女学的认识觉醒以及实践。三、近代女子教育制度的确立,是女性取得平等教育权的关键,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女学章程,为以后女子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四、晚清女子教育的曲折道路,经费、师资的不足严重影响着教育制度的执行,直接影响着女学的地域分布。晚清时期的女子教育,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观念转变的必然产物,近代女子教育不同于传统女学,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是传统女学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求所导致的。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女子教育带着种种历史的痕迹,蹒跚起步,逐渐发展起来,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成为中国妇女解放的先声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