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特低渗透储集层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等因素影响,储层沉积相带特征十分复杂。本文利用测井曲线,分析地层信息与各种成因标志及其相应沉积环境中水动力因素作用关系,研究了测井相与沉积微相及其储集砂体分布发育,分析了水下分流河道、河道叠置型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等微相类型、划分方法及沉积特征标志,研究了单井相序组合、剖面微相特征和平面微相展布规律,确认了白豹油田长3、长4+5油藏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以其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其河道叠置型河口坝微相分布发育规模大、物性好,形成了控制该区特低渗透储集砂体的有利微相带。通过对有利沉积微相带储层岩矿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及物性特征的分析研究,阐明了主要沉积砂体具有砂体连片、连通性好、厚度较大的特点,形成了该区油藏分布的主要物质基础。从而,通过有利相带的深入研究,利用灰色理论流动单元综合评价和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确定油层有效厚度,有效地落实了特低渗透目的层段储层多种控制因素的综合分析,结合已探明油藏的评价,建立起特低渗透储层含油有利区分类评价预测标准和分析准则,在该区目的层段预测和筛选出不同类型相对高渗高产含油有利区24个,它们不同程度勾画出河道主体带油藏与南西部华池油藏连片延伸趋势、形态和特征,为该区油藏进一步滚动扩边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