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期辨证论治思想演进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fangc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的过程即是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全面了解病人所表现的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部位、性质、邪正关系及发展趋势,从而把握疾病的本质,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法则。   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形成于秦汉时期。宋元时期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较快的时期,可以称之为中医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医学发展上承秦汉晋唐,下启明清两代,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这一时期在医学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各种医学流派不断产生,出现了著名的四大学派,所以说宋元时期是辨证论治思想发展丰富和完善的时期,四大医学流派对辨证论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旨在研究宋元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医学流派的辨证论治思想的产生、发展、创新的基础上梳理出此时期辨证论治思想演进的脉络。探析其演进的动因,通过列举各个医家流派医学思想的临床应用,佐证了辨证论治思想的重要性与科学性,有助于人们对辨证论治思想以及中医学的进一步认识。本文的研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科学的依据、借鉴和启示;也可以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具有某些启发和参考作用。   本文的研究还涉及到了辩证论治一词的历史渊源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本选题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在深入研究宋元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学派的辨证论治思想形成发展创新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这一时期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演进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了此时期辨证论治思想演进的历史过程。   第二,把握宋元时期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演进的脉络,结合重要医家的医疗实践及其对辨证论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探析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演进的动因。   第三,通过对医家流派辨证论治思想的临床应用的阐述说明其科学性和重要性,展示出中国传统医学的强大生命力。   第四,此课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宋元时期辨证论治思想演进的脉络的梳理,探析辨证论治思想演进的动因,突破了前人只注重史实记录的缺陷,同时,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拓宽中医学工作者和历史学家的视野,丰富了中医理论和中医思想史的研究内容,有助于人们对我国传统医学的进一步认识。
其他文献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难治性克罗恩病的一种方法,包括异基因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本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克罗恩病的适应证、疗效、安全性、术后的随访、可能的机制及未来
水稻是广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在广东粮食生产及农业发展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水稻增产是解决广东粮食问题的关键。科学育种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是水稻增产的重要途径。
介绍供者特异性抗体(DSA)在胰岛移植中的研究进展。简述移植前预存和移植后产生供者特异性抗体对胰岛移植预后的影响。总结DSA产生的危险因素及致病机制。
体外膜氧合(ECMO)是肺移植术中重要的辅助手段,但其在该类手术中的使用指征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就ECMO在肺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
期刊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法,术后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移植物丢失和受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从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和治疗选择等方面概述血管并
目的 探讨儿童供肝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HAT)对于受者和移植物存活率以及胆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36例儿童供肝(供体年龄<14岁)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门静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616例肝移植成人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1.5%)术后早期发生门静脉并发症.
有人说彼得·林奇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把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把投资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从1977到1990年,该基金在他的领导下成为世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西端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界之处,以其精美的壁画闻名于世,共存壁画约45000m2。莫高窟壁画对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文化、科技、宗教、绘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