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作品的“文体互渗”现象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yai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心可谓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在她将近80年的文学写作生涯中,散文和小说一直贯穿始终,并时常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体互渗”现象。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风格鲜明、文体独特的文学作品,是一位值得研究的作家。由于冰心作品的“文体互渗”现象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本论文以冰心文体风格转变的时间节点为分界点,分为早期(1919年-1950年)、中期(1951年-1966年)和晚期(1977年-1999年),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冰心各个时期“文体互渗”的表现形式、成因及意义。以期在“文体互渗”视域,对冰心作品的文体风格进行整体的把握,并由此拓宽冰心的研究视角。引言部分首先阐明了对冰心作品“文体互渗”现象研究的必要性,然后重点阐释“文体互渗”这个理论概念,同时分析了冰心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指出从“文体互渗”这一角度对冰心进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一章阐述了冰心早期作品的文体越界风貌。冰心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女作家之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在革故鼎新的“五四”文学浪潮中,摆脱旧文学的限制与束缚,探寻文学发展的新出路成为冰心自觉的文学追求。然而,初涉文坛的冰心对文体界限并不那么清晰,这就使其早期作品时常呈现出跨越文体界限的现象。而这种文体开放的写作姿态也使早期的冰心在文坛上独树一帜。第二章论述了冰心中期作品的跨文体书写。人到中年的冰心对文体界限可谓是了然于心。但此时的冰心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并未按照文体规范而中规中矩的书写,而是积极的进行“文体互渗”试验,力图为文学体裁注入新鲜血液,从而拓展文学写作可遵循的维度。因而,小说与散文间的跨文体写作现象在冰心中期的文学作品中极为明显。而这种突破文体桎梏,追求文体的交叉与融合的创作手法,使冰心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复杂难明的文体风貌。第三章论述了冰心晚期作品的“文体互渗”反思。走过十年“文革”的冰心,在“文革”后的1977-1979年间,囿于写作惯性与时代风气的限制,仍照搬中期的写作模式。八十年代之后,在现实生活与文学风气的合力影响下,冰心对此前的“文体互渗”试验进行深刻的反思,此后便转变文学思想,其笔下的小说与散文间的文体界限也日渐清晰。这一转变使得冰心晚年的文学作品,呈露出一个世纪老人与众不同的精神特质和文学追求。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高校实验室的资源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资源的有限性和差异性已是高校资源有效利用面临的核心问题。"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网络发展形态,将其引入高校实验室管理和建设,能充
提取(量化)特征是DNA甲基化状态预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然而不同的方法所使用的特征并不相同,特征量化的具体过程计算繁琐。本文集成文献中的重要特征,设计并实现了DNA序列的特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于眼底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52例眼底病患者,根据患者的致病因素分为四组,各38例,其中糖尿病性
在艺术史论课中讲授徽派美术的知识,应当注意做到灵活化、情境化并积极吸收学术界相关科研成果、改变命题试卷这种单一的期末考核方式这几点。而且徽派美术的内涵和“传统”
创意产业(Creatlve Industries)的产生和兴起,跨越了以往文化与工业之间鲜明的壁垒。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文化工业”是适合大众消费的单文化生产,基于古典理念中“艺术批判而独
随着藏文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藏文字处理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其中UNICODE藏文编码国际标准的公布和OPENTYPE技术在藏文字体设计上的成功应用,使得长期存在的编码不统一的问
本文通过对Lagrange方程结构的研究得到质点系相对运动参考系的平衡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具势的平稳与半平稳系统的相对平衡位置的稳定性。
虚拟现实是指由计算机技术创建的、反映真实情境的、可体验交互的虚拟世界,其中涉及四个维度,分别是计算机程序、用户(人)、现实世界、虚拟情境,构建虚拟现实的目的是用户通
应用电子克隆技术,以水稻EF576477序列为探针,获得了甘蔗天冬氨酰半醛脱氢酶基因(aspartate.semialdehydedehy—drogenase,ASADH)的一条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cASADH。采用生物信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