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大城市的流行布局是“分区规划”,即以城市作为整体,把写字楼、酒店、购物中心、居民区等按类别进行划分,这种分区设计后来引发了一系列“都市病”使得人流开始像鸟儿一样,在不同的区块之间不停地“迁徙”,这就造成了城市资源的巨大浪费,使得城市空间愈加紧张。面对这种困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从而掀起了一场以人为主体的“城市革命”。它将居住、商业、办公、旅馆、文化娱乐等多种不同的使用功能相互结合并综合协调作用,在有限的城市土地上,创造出高度集成各项城市功能的建筑形式,高效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有利于节约投资、能源以及城市公共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更多可能与方便,同时丰富了城市街道景观以及城市天际线,也有效解决了有限的城市空间与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的矛盾,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以城市综合体为研究对象,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过程,用类型学方法对相关概念也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同时用不同的案例分析了它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及其特征,另外还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城市综合体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进行了归纳概括,同时也总结了城市综合体发展的一些成功经验与相关要素。笔者期望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城市综合体的长远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有效合理地扩展我国城市综合体的未来发展空间。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已制订了十项措施,以4万亿的投资规模拉动内需;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并迅速行动,落实各项拉动内需计划。其中最引人关注之一的举措,是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如杭州要新建100个城市综合体,无锡要新建22个城市综合体,等等。城市综合体的科学建设对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而对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的深入研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