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是考察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指标,是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体现。对外汇储备的调整是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外汇储备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外债偿债能力,维持国际支付能力,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本国货币的汇率,增强国际上对本国货币的信心。一个国家所持有的外汇储备必须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如果一国所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过小,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影响政府干预外汇市场、平衡国际收支的能力,削减了应对国际资本冲击以及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相反如果储备过大会造成资源浪费,这是因为一国持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意味着将一定的国内资源提供给国外使用,即放弃了使用国外资源来增加国内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机会。研究一国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文回顾了中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历程,包括外汇储备的数量变化、发展过程和管理体制的变迁。重点讲述了自1994年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各种原因,并分析了这些原因怎样导致的外汇储备的增加。本文对中外学者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模型进行了介绍和剖析,分析他们对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认识、相关因素分析、以及建立模型的构想,及模型的缺陷。并用海勒模型和比例分析法,对中国外汇储备进行了测算并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分析。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在分析影响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模型,并对模型结果进行了分析。随后本文论述了中国持有高额外汇储备对经济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本文再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因素对外汇储备的贡献度和消耗度。对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出口、外商直接投资、进口倾向、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外汇储备进行了协整分析,同时分析了主要因素未来走势,使影响外汇储备的因素与外汇储备的关系更明确。最后本文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和利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