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黑胫病原Leptosphaeria biglobosa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o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黑胫病(Phomastemcankerorblackleg)是一种世界性的油菜真菌病害,有弱毒(Leptosphaeriabiglobosa)和强毒(Leptosphaeriamaculans)两种类型,每年都给世界油菜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我国最早于1999年从油菜秸秆中发现弱侵染型病原菌Leptosphaeriabiglobosa。本研究对该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从采自我国的油菜秸秆上共分离获得84株病原菌,鉴定结果显示,采集到的84株黑胫病病原菌全部为Leptosphaeriabiglobosa。  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为:该病原菌在5~35℃均可进行营养生长并产孢,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25℃;在pH4~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并产孢,在pH7的条件下生长最快,产孢最多。光照处理对该菌营养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孢子产生有抑制作用;最适的碳源、氮源分别是可溶性淀粉、牛肉膏。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  3.建立了适合LeptosphaeriabiglobosaISSR分子标记的最佳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包含TaqDNA聚合酶1U,Mg2+2.0mmol/L,dNTPs0.2mmol/L,引物0.6μmol/L,模板40ng以及2.5μL10×buffer。  4.从110条引物中筛选出24条适于(Leptosphaeriabiglobosa)ISSR-PCR扩增的引物,并确定了各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经对20株病原菌的稳定性检测,证实该优化体系可用于该病原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5.利用筛选出的24条引物对国内外的99株病原菌进行ISSR-PCR反应,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5时,国内菌株与国外菌株分成两个居群,而且国内菌株基本按地理来源聚为一个类群。  6.利用Popgene32软件分析国内六个省市菌株的居群结果表明:国内各省菌株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小,省际间相比较,江苏省菌株存在较大遗传多样性,顺序为江苏>湖北>安徽>内蒙古>上海>四川。与英国和加拿大菌株相比较,中国的菌株与英国菌株和加拿大菌株均有较高的遗传一致度。
其他文献
题记:一辆车,一段路,一些记忆碎片。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他们的故事。这是一场关于葬礼的旅程。他们前行,并且停留,总在未知的地方发现已知的答案。其实,我是痛恨这个故事里
  作为典型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TiO2具有催化能力强、光稳定性好、无毒无害、廉价易得等优势,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受到了自身两大瓶颈的限制,即量子效率低,并且光响应范
会议
  多溴联苯醚(PBDEs)因在全球范围的环境样品中被广泛检出,并且在生物体及人体内的蓄积浓度持续升高而备受关注[1],成为当前国际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迄今为止有目的的
会议
  呋喃及其衍生物的催化加氢和开环反应可制备各种醇、酸和酯类物质,是生物质转化为多种化学品的关键过程之一[1].Pd常用于呋喃化合物的选择性加氢,但反应常在高温高压条件
会议
  应用自然界的阳光与氧气驱动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我们发现,锰酞菁能够在太阳光照射的条件下,将氧气分子活化成单线态氧(1O2)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用于催化氯
广播曾经是大众传播事业中的领跑者,由于人类通信技术的发展,广播逐渐失去了传播上的优势.虽然在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和2008年5月份的四川大地震中,广播再一次显现了其在传播
  传统氯气消毒过程中产生的致癌副产物越来越引起关注,而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杀菌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环境科学方面研究的热点之一.自1985 年Matsunaga等第一次报道了TiO2
普高性质的艺术高中尚属“普高”师资配置,不具备一对一给学生上器乐课的能力,本文旨在研究此种情况下如何上好器乐课这一命题,并提供了在保持原有学习模式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