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胁迫下小麦发育籽粒胚细胞内结合态多胺的功能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gaoy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华北地区,小麦在授粉后的灌浆期经常遭受干旱胁迫(包括土壤干旱和干热风的大气干旱等)的侵扰,其产量因此而受严重影响。多胺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次生代谢物质,分子量低,属于短链脂肪族含氮碱。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多胺对植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发挥重要生理调控作用。特别是在种子的发育过程中,胚中多胺代谢活跃,然而,有关多胺与小麦在子粒发育过程中抗旱性关系的研究较为罕见,特别缺乏干旱胁迫下小麦发育籽粒胚细胞内结合态多胺功能的有关报道。因此,我们以抗旱性差异显著的两个小麦品种洛麦22(抗旱性强)和豫麦48(抗旱性弱)为研究试材,在小麦授粉后的灌浆期采用根际土壤干旱胁迫处理,先探讨了在胚的器官水平上三种主要多胺的不同形态变化,在此基础上,深入细胞内部,研究细胞质膜、液泡膜和线粒体膜上的共价与非共价结合态多胺的功能,以及多胺对质膜、液泡和线粒体构象和微管骨架结构的影响,结果如下:干旱胁迫前期,发育籽粒胚中的游离态多胺(fPAs)含量升高,特别是游离态腐胺(fPut)大幅度升高,到后期,抗旱性强的品种洛麦22的fPut显著下降,游离态亚精胺(fSpd)、游离态精胺(fSpm)以及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腐胺(AISCC-Put)明显升高,而抗旱性弱的品种豫麦48一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fPut,fSpd、f Spm以及AISCC-Put变化不大,暗示了抗干旱能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干旱胁迫前期fPut的快速积累,而且关键在于后期累积的fPut能否顺利转化为fSpd、fSpm以及AISCC-Put。施加外源多胺和多胺合成抑制剂的实验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小麦籽粒无论是在灌浆期和成熟期,胚细胞质膜H+-ATPase活性的增强有利于提高小麦发育籽粒胚的抗干旱胁迫能力,质膜H+-ATPase活性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则与干旱胁迫下质膜上的非共价结合态(NCC)Spd、NCC Spm、共价结合态(CC)Put和CC Spd的水平升高有关;灌浆期胚液泡膜上NCC Spd以及CC Put水平的上升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维护膜上H+-ATPase和H+-PPase活性稳定而有利于提高抗干旱胁迫能力;灌浆期胚线粒体内膜上升高的NCC Spd和CC Put可能通过维持ATPase的水解活性和膜上巯基含量的稳定来提高胚的抗干旱胁迫能力。质膜、线粒体和液泡的构象因为遭受干旱的逆境胁迫而发生非正常改变,这些膜上的非共价结合的Spd和共价结合的Put在阻止这种构象的非正常改变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小麦发育籽粒胚细胞周质微管参与了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且多胺Spd对于干旱胁迫下胚细胞周质微管骨架结构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总之,干旱胁迫前期,fPut大幅度升高,到后期,fPut转化为fSpd和fSpm以及AISCC-Put,fSpd和fSpm进一步非共价结合到有关的生物膜上形成NCC Spd和NCC Spm,fPut和fSpd共价结合到有关的蛋白质上形成CC Put和CC Spd,这些结合态的多胺对于提高或者维持膜上主要蛋白的生物活性、稳定细胞、液泡和线粒体构象起重要作用;后期fSpd的升高促进了干旱胁迫下胚细胞周质微管骨架结构的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腔内超声对在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2008-03~2009-05对69例疑诊为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经腹及腔内超声检查,对比其诊断符合率。结果 69例患者
<正>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笔者在工作过程中接收过许多基建工程项目移交的招、投标文档,发现大部分投标文档的编制和管理中存在一些误区,直接影响和阻碍了招投标的效果,具体表
本文采用《财富》中28家制造企业的股权结构数据及公司财务绩效数据,应用spss18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财务绩效中销售增长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第一大股东
放射性粒子(粒子刀、体内伽马刀)植入近距离治疗肿瘤技术,已经艰难的发展成为中外治疗实体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采用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是将放射性粒子按照放射治疗计划,均匀、规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EB病毒的感染情况,以分析EB病毒感染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Southem技术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EBV DNA.结果 40例胃癌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