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的和谐——基于“和谐”理念的产品设计文化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8595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这个附带更多哲学与美学意义的理念,不仅是构筑“天人之和”、“社会之和”、“人际之和”及“身心之和”的秘钥,亦是古今人类造物的理想追求。综观中国文化史,“和谐”的审美范畴既为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荟萃,“和谐”之理念也蕴藏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中。本文正是从“艺术”与“科学”之间所呈现的和谐谈起,指出“永恒的和谐产生于科学和艺术的交融中”。通过对“和谐即是美,美亦是和谐”的造物艺术美学阐释,意在澄明:“和谐”的造物设计不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逾越的法则,也是缓解及拯救生态环境危机、达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对于现代产品设计而言,其实质在于强调“人、物、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亦即达成“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物与环境、人与环境”等事物的和谐关系。从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行为中,我们体会更多的是“造物是一种充满人性的活动”,同时,“设计艺术必须服从于被设计的对象”;从设计是人的本质力量发挥中,我们感触更多的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显现以及人类自身的改造和完善;从设计是按照美的规律造物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人类对于尺度(“内在的尺度”与“任何一个种的尺度”)的精妙把握以及“人的需要的丰富多样”……   具体地说,产品造型总会关涉到如何使用,使用的实际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着造型。材料无疑是人类造物的物质基础,工艺(技术)在设计中也凸显了艺术效用。如果说,产品是通过造型因素来表达某种符号语言,那么产品又通过情感的内蕴表述,进一步阐释了它是一种有意味的造型。人类由于无知和贪婪,导致了对资源与能源的索取无度,当生态已经负债、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困扰之际,“可持续地发展”方成为共识,且为产品设计带来了希望、规划了方式并树立了全局观念。   总体来看,“和谐的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既为人类在21世纪的内在静观与深刻反省,也是迷途岔路中的必要纠错及创伤抚慰,更是人类的心灵召唤和本性回归。诸多事实业已证明,和谐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优良状况与态势,也是保证事物健康运行、有序发展的隐性规律及本质所在。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是一种和谐,人类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一种和谐,人类与其所从事的经济活动、面对的经济形态之间也应该是一种和谐。这些无不说明,人类与生活所接触到的“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应是一种和谐状态,即“天、地、人、事、物、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和谐共存状态。归而言之,我们可以得出:事物以和谐的状态发展前进,就会处于一种健康有序、循序渐进的运行机制,否则,就会产生一种危机四伏、停滞倒退的负面效应。   基于“和谐”理念的产品设计文化研究,考虑的不是片面、狭义的“产品形态塑造与表面装饰”,它力图从一个“本质(属性)的、整体(统一)的、持续(发展)的”视域去看待产品与人的内在关系、产品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关系、产品与审美的交融关系、产品与未来的承续关系。不难看到:对于产品设计艺术而言,和谐是一种思想意识,和谐是一种潜在规则,和谐是构成的最高形式,和谐是美的表述与代言,和谐是一种设计道德标准的衡量,和谐是一种设计伦理关系的体现。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科技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十二五”规划中,对于区域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构建就已经明确提出,发展区域科技创新平台,有效整合区域科技创新资源,
期刊
科技的发展使公益广告日益精彩和多样化,但是传统的平面公益广告却依然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本文以Kress和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一则“讲文明,树新风”系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型商场大量的涌现。城市大型商业场所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逐步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是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中十分重要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包括人员素质、运行和管理机制、标准传递、监测仪器设备的校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的性能审核等.
期刊
姚恒璐(1951.9.7-),北京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他从民间音乐中挖掘音高素材,在自己的创作中,将西方传统技法、现代技法与民间音乐
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学术知识与科研技术的支撑,是决定一支实验技术团队综合实力的关键,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传承的愈加重视,各大中医药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更需要强大的实验技
目的:探究在临床治疗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用改良Stoppa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其可行性,为临床骨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我院收治的髋臼及骨盆骨折患者38例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