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关系理论和市民社会理论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体系。其中,市民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在西方社会研究中,很早就出现了市民社会研究,并且经过多年的研究,国家关系理论和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也逐渐趋于完善。古典含义的市民社会既指社会也指国家,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未作区分二者在现实中是高度合一的。对于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区别,黑格尔是第一个提出以以往理论成果作为研究基础的哲学家。通过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区分研究让两者关系的分析在学理上以非常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黑格尔在研究过程中,不再将伦理和社会作为研究基础,而是提出了市民社会这一新的概念,把伦理看作一个精神性的世界,并以此展开对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讨论,将国家与市民社会都看作是伦理的实现过程,将国家明确地置于市民社会之上,认为国家决定市民社会。 本文从马克思批判黑格尔精神劳动的抽象性入手揭露黑格尔把自我意识等同与人的本质的荒谬性,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生产劳动,马克思把市民社会看作是物质生活领域,与政治国家进行了区分,从现实的历史运动出发考察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将黑格尔的伦理关系转换为社会物质关系摒弃了他的神秘主义。市民社会成员组成了国家,市民社会成员所进行的物质生产劳动是国家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不是来自于国家而是市民社会,与黑格尔之前树立的关系完全相反,认为市民社会才是决定国家的关键,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向唯物史观的伟大转变,确立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提出了通过劳动解放来实现人类解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