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基PCA和PEDOT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cai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自由基过量积累为特征的氧化应激损伤与衰老及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开发具有抗氧化能力的神经组织工程支架,用于应对神经修复与再生过程中持续的氧化应激损伤,是治疗相关疾病的潜在方法之一。同时,鉴于生物电信号对于神经系统发育、修复和再生的重要调控作用,将有机导电聚合物和天然/合成高分子材料相结合,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构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新型导电支架,已成为近年来神经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酚酸类化合物接枝壳聚糖(chitosan,CS)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在多种体内外模型中均能显著减轻细胞和机体的氧化应激损伤。因此,本文一方面基于天然植物多酚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PCA)对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体内外模型的良好治疗效果,开发了PCA改性接枝的抗氧化水溶性CS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衍生物及其多孔水凝胶支架;另一方面,利用聚3,4-乙撑二氧噻吩(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EDOT)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电导率等优点,采用原位界面聚合法制备了具有高吸水性能的PEDOT/CMCS多孔导电水凝胶支架。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这两类水凝胶支架的前期研究工作,为最终开发具有抗氧化活性和导电性双重功能的新型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提供一条可能的途径。
  本文首先通过绿色环保的自由基接枝聚合法(过氧化氢(H2O2)/抗坏血酸(Vc)氧化还原对)合成了水溶性PCA-g-CS聚合物。通过FTIR、1H NMR、XRD和UV-Vis对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检测了它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与对照组CS相比,PCA-g-CS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分别提高5.5倍和3.5倍。用鼠源神经细胞PC12细胞验证改性材料的毒性,PCA-g-CS水溶液(0.05,0.10,0.2,0.4,0.8mg/mL)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可能具有一定的促细胞增殖的能力。改性材料对H2O2和谷氨酸(Glu)诱导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够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拮抗H2O2诱导24h或Glu诱导48h的PC12细胞损伤。与H2O2和Glu损伤对照组相比,0.8mg/mL PCA-g-CS处理的两组细胞活力均提升约1.3倍。以上结果证实,经PCA化学接枝的水溶性CS材料保留了来自PCA的抗氧化和神经保护活性,这对CS基抗氧化材料用于神经损伤修复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自由基聚合接枝法使用的H2O2会氧化和破坏CS分子链上的糖苷键,得到水溶性较好但分子量较小的改性CS,这难以单独制备成形支架。因此,本文又采用EDC/NHS化学交联法,以CS的衍生物CMCS为反应底物,通过调节反应体系pH值和原料的投料摩尔比,优化获得了最高接枝量为64.6mg PCA当量/g的PCA-g-CMCS聚合物。FTIR、1H NMR、XRD和UV-Vis对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表征。与原料CMCS相比,PCA-g-CMCS的水溶性下降,且保留了来自CMCS的pH值敏感性,在pH≤5.75和pH≥7.25时,光学透射率接近100%,pH在5.75-7.25时呈絮凝状态。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实验表明,PCA的接枝显著提高了PCA-g-CMCS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和亚铁离子螯合能力。通过冷冻干燥和EDC/NHS交联固化的方法制备了PCA-g-CMCS多孔水凝胶支架。与CMCS支架相比,PCA的接枝降低了改性支架的吸水率和体外降解速率,提高了压缩模量,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提高7.5倍和5.9倍,能在15天内保持PCA的体外释放活性。以人源神经细胞SH-SY5Y细胞验证支架的毒性,发现这种支架无细胞毒性作用,能够拮抗H2O2诱导的细胞损伤。和损伤对照组相比,改性支架处理的细胞活力提升约1.39倍,可能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这种抗氧化支架为抗氧化药物释放和神经组织工程等潜在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最后,为了赋予CMCS水凝胶支架导电性,本文采用原位界面聚合法制备了PEDOT/CMCS导电水凝胶支架,对其理化性能和生物毒性进行了评价。本文利用CMCS支架的高吸水性和EDOT单体在水相和有机相(正己烷)中溶解度的差异,采用原位界面聚合法在CMCS支架的孔壁上化学聚合了一层PEDOT导电纳米涂层,获得了不同PEDOT含量的PEDOT/CMCS复合多孔导电支架。PEDOT涂层的引入降低了导电支架的吸水率和体外降解速率,提高了支架的表面粗糙度、压缩模量和电导率。导电支架吸水率高,至少可吸附自身重量17倍的水,最高电导率可达4.68×10-3S.cm-1。导电支架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能够支持PC12细胞的粘附、增殖和长期培养(9天以上),有望应用于神经组织工程领域。
  综上所述,本文拓展了CS材料在神经组织工程的应用范围,制备了新型的CS基PCA改性水溶性抗氧化衍生物、抗氧化支架以及导电支架。两种支架分别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导电性,且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PCA改性材料对H2O2损伤的鼠源和人源神经细胞都具有保护作用。导电支架材料有利于PC12细胞的粘附、增殖和长期培养。因此,这两种改性支架在神经损伤的修复中可能具有积极的作用。未来,有望将这两类不同功能的材料结合,开发出具有抗氧化和导电双重功能的CS基复合水凝胶支架,用于神经系统的修复、再生和功能恢复。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国的煤矿城市大多采取“缘矿而建”的开发模式,由此形成较为分散的城市空间结构。随着煤炭资源优势的减弱,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新经济制度与产业结构对煤矿城市的空间产生新的发展动力,促使煤矿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论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深入研究煤矿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演化机制和发展趋势,探讨煤矿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寻求引导煤矿城市空间健康、持续发展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r(Ⅵ)废水、废渣由于人类的随意排放、堆放使水体和土壤中Cr(Ⅵ)含量超标,破坏自然环境,进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解决水体和土壤Cr(Ⅵ)污染势在必行。兼具还原性与吸附性的海绵铁和生物铁泥材料在一些水处理行业研究成果丰硕,生物铁泥是在普通活性污泥中加入海绵铁,在生物和铁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强化吸附、凝聚、生物降解及沉降作用,但在治理Cr(Ⅵ)污染还鲜有报道。  本论文针对海绵铁
学位
随着箱梁桥向长悬臂、大腹板间距、薄壁轻型化等方向发展,其力学特性和计算方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现有文献对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部分已被纳入到桥梁设计规范中,但对箱梁弯曲变形时翼板横向位移的定义及其对静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还极为缺乏,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基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1468032、51508255)和兰州交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8017),结合薄壁箱梁经
黄土高原分布于我国西部,是强震易发区,容易诱发大规模密集连片的黄土滑坡震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西部黄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迅速发展。隧道作为交通生命线工程的主体结构之一,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地区修建时,进出口部位不可避免地容易形成傍山的黄土偏压隧道。而震害调查显示,隧道洞口浅埋偏压段是隧道震害的易发部位,且黄土具有动力易损的力学特性。因此,对黄土隧道浅埋偏压段
学位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区是我国原油管线穿越和成品油(柴油、机油等)转输的重要枢纽和途经之地,管道加热技术的应用逐步缓解了该区域冻融循环引起的管道破损原油泄露问题,而成品油运输事故及其转运油站废弃引起的油品泄漏已成为土壤及水环境(土壤水和上层滞水及地表水)污染的首要来源,污染亟待解决。该区域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石油类污染现状、迁移转化机制和石油污染微生物响应机制等方向,但就不同石油烃类污染(如柴油、机油)
在中国,由于当前的抗震,城市的发展,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等诸多因素导致建筑物的地震要求会定期修订,以适应当前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实用性。同样,有时将为特定用途而设计的建筑物用作其他用途,并要求根据规范进行重新检测。设计规范的修订导致现有结构不符合当前规范的要求。有时是由于当前方法,材料和构造技术与旧方法之间的差异。伴随着拆除和重建带来的经济和安全挑战,加固现有结构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桥梁损伤带来的安全隐患常常会酿成重大事故和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大跨桥梁结构的使用期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保障桥梁在运营期间的安全性日益得到重视。对悬索桥为代表的规模大、跨度长、成本高的大型悬索桥结构体系而言尤为重要。吊索是悬索桥结构的主要传力体系之一,同时更是耐久性的薄弱环节,因此,吊索体系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是悬索桥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的重要内容。影响吊索体系耐久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腐蚀、疲劳等因素
废水中存在的重金属离子,尤其是镉离子Cd(Ⅱ)毒性很强,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危害极大,采用磁性纳米羟基磷灰石(HAP/γ-Fe2O3)作为吸附材料,通过吸附法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已成为废水处理的常规方法。真实水体中通常也会广泛存在溶解性有机质,例如胡敏酸、富里酸、单宁酸(HA、FA、TA)等,由于其可以影响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溶解性和迁移能力,甚至可能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采用HAP/γ-Fe2
学位
有机硅污损释放型防污涂层(SFRC)具有对环境友好和长效防污的优势,应用前景广阔。目前与有机硅污损释放型防污涂层相配套的防腐底漆通常为环氧体系,由于环氧底漆与SFRC相容性差且连接能力弱等特性经常导致防污外层脱落,导致防污失效。因此,开发一种与SFRC和环氧底漆相配套的中间连接漆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防腐底漆H44-61和防污面漆FRC-725为研究对象,通过红外光谱、邵氏硬度、弹性模量、表面接触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s,PEMFCs)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量转换装置,具有能量密度高、运行温度低、启动快和可持续发电等优点。PEMFCs阴极氧还原反应动力学缓慢,需要使用大量Pt族贵金属(Platinum Group Metals,PGM)电催化剂提高其反应速率,而PGM的价格高、储量低,限制了PEMFCs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