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生态位评价及其实证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ayl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基础,而在一个地区或者相邻地区之间旅游资源往往存在着相似性,相邻区域内同类产品过多,雷同开发导致了恶性竞争。因此,旅游景区的正确定位显得特别重要。目前,旅游景区的评价标准偏重于对景区现状的评价,而对景区将来的发展趋势关注不多。为了从当前发展状态以及未来发展潜力两个方面,动态地评价景区的资质,更加明确、清晰地对旅游景区在区域旅游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定位,本文引入了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建立了旅游景区的生态位评价模型。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旅游景区自身的特点,借鉴生态位理论中的态势理论,提出了旅游景区生态位及其“态”和“势”的概念。通过专家咨询与文献调查的方法,选取了旅游景区生态位的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在模型中的权重,最终确立了旅游景区生态位的评价模型。最后,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将旅游景区生态位模型运用到实证研究中,提出改进和优化旅游景区生态位的策略。
其他文献
目前“数字地球”和Internet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得有限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和无限的海量空间信息与服务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而通过多层次细节技术(LOD,Levels of Detail
本文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思想发展和常用组件的特性与功能等方面的对比,并详细介绍了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的开发方式。总体设计思路是基于ArcGIS Engine提供的空间数据
测径流量以及青龙港潮差,可以判别北支倒灌是否发生,并进而计算其强度。 (4)利用数值模式研究了北支整治工程对北支倒灌的影响。大、小束窄工程减少了北支的纳潮量,减小了北支
土地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料。随着我国“三农”问题不断受重视,新农村模式逐步建设,农村土地利用研究成为热点,但该研究并不成熟,主要是侧重于农村土地利用制度和农民
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变化是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之一,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因素。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进而改变自然生态进程来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产生影响。邹城市作为典型的矿产资源型城市,采矿活动引发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研究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区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可以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