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500多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孔子课堂在全球140个国家的落地生根,汉语在域外国家的传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同时也必将面临艰难的爬坡阶段:如何提高汉语国际传播的效度,促进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域外国家汉语传播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群体、学习环境、学习动机和课程性质差异很大,不同国别面临的学生群体、学生需求和语言环境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本文认为国别性的域外国家汉语传播研究是当前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汉语在巴西的传播从无到有,在21世纪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巴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发展是汉语在巴西传播的巨大推动力,巴西汉语热的持续发酵是汉语在巴西传播的内在需求,巴西孔子学院是汉语在巴西传播的基石。当前,汉语在巴西传播的形势比较好,孔子学院的学员规模不断扩大,仅仅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的学员累计就有6000多人。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汉语在巴西传播面临的问题。首先,汉语课程并没有纳入巴西国家外语教育体系,汉语在巴西的推广要么是由私立的培训机构,要么是由教会学校的幼稚园,要么是由国家汉办举办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来承担,这些机构的汉语课程对于巴西汉语学员没有强制约束力,他们大都凭兴趣选择学习汉语,一旦学不好,就很容易放弃,这也直接导致了巴西汉语学员的构成呈扁平的金字塔结构,初级班学员流失十分严重,高级班人数非常少。其次,巴西葡语传统上在我国属于小语种,精通巴西葡语的汉语教师稀缺。有些优秀的巴西汉语教师志愿者依靠自学,初步掌握了巴西葡语,却不得不在在巴西孔子学院任职2年后回国,重新择业。缺少优秀的巴西葡语师资是当前汉语在巴西传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另外,针对巴西葡语和巴西汉语学员的汉语教材和汉语教学方法研究仍然属于冷门研究,少有学者问津。一方面国内汉语和巴西葡语、中国和巴西文化的对比研究方面的人才比较难寻,另一方面很少有巴西学者选择研究中巴语言差别和汉语教法研究。教材、教师和教法等“三教”研究是提高汉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性研究,我们远赴巴西孔子学院实地调研,以访谈和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形式,借助SPSS统计软件的数据分析结果,试图找到巴西汉语教材编写设计的出路,试图探寻巴西汉语教师的现状、问题和培养策略,试图探索适合巴西汉语课堂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更多的巴西人利用有效的时间学好汉语,推动汉语在巴西传播事业的发展。本文认为应该采取中巴合作的形式,组建专家组展开汉语和巴西葡语的对比研究,开发以任务教学法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字本位”为基本原则、专门针对巴西学生和巴西葡语的立体化教材,尤其是面向巴西汉语初级班的汉语教材。本文认为巴西汉语教师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第一,强化语言训练,提高巴西葡语水平;第二,加强汉语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中葡语言对比研究;第三,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积极参加教学方法的培训,提升教学水平;第四,充分理解巴西学生的汉语学习特点和学习策略,改善教学方法;第五,积极融入巴西社会,提升跨文化适应力。最后,国家汉办应该进一步提高小语种国家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待遇,进一步健全志愿者管理制度,给予小语种国家优秀汉语教师志愿者职业发展机会。在巴西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研究上面,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巴西汉语学员的汉语学习动机和汉语学习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方法上面的建议。我们认为,任务型教学法比较适合巴西汉语教学,教师在任务设计的三个阶段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以学生为中心;以趣味性为出发点;以真实性为基本原则;以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为手段。论文由七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讨论了巴西汉语教学“三教”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正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巴西汉语教学“三教”问题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意义和创新点,以及论文的主要框架和主要内容。第二章简要回顾了中巴经贸往来和文化交往的历史、发展现状和现实困难,讨论了已有的巴西汉语教学的语音、词汇、语法、教材、教师和教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特点,分析巴西汉语教学“三教”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第三章简要回顾了我国对外汉语学科发展历程和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历史,总结了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成就和问题,结合对当今巴西孔子学院教材使用现状和志愿者实际使用教材的经验,讨论了巴西汉语教材开发的原则和策略。第四章主要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讨论了巴西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基本情况、任职动机、生活和工作困难、教学基本情况等等,分析并提出了巴西汉语教师的培养策略。第五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巴西汉语学习者选择汉语课程的原因、巴西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动机和巴西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探讨适合巴西学生的汉语教学方法。结语部分重在指出巴西汉语教学的教材和教师教法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