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球比赛的焦点和实质是对球权的争夺,谁获得了球权谁就获得了比赛的主动权,也才会有破门得分的机会。抢截技术是十分重要的防守技术,比赛中成功的抢截球是由守转攻的转折点。当今高水平的比赛,球员的个人控球技术趋近完美,主动失误较少,2004年欧锦赛传球主动失误308次,平均每场仅4.52次,80%的由守转攻是通过防守队员积极主动的抢截完成,通过抢截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分析抢截技术的特点和规律,可以为比赛和训练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依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统计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科研方法,以200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为研究对象,对抢截技术的理论和高水平球员在比赛中不同情况下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1.抢球技术运用策略性较强,了解裁判执法风格和合理利用规则可以提高成功率; 2.运用抢截球造成的犯规在战术层面上有较好的效果;3.出色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智谋是抢截球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4.抢截球的成败与球员体能有一定的关系,充沛的体能可以提高抢截球的成功率;5.前场的抢截球以延缓对方进攻速度为主,中场对抗最为激烈,球权的争夺集中在中场,后场球员遵循稳妥安全原则,抢截球成功率较高;6.正面和身后抢截球成功较困难,也容易造成犯规,从侧面抢截球成功率较高。建议:1.训练即是“比赛”,训练必须尽可能的与比赛情况一致,做到每球必争,杜绝消极防守;2.贯彻整体抢截球的防守思想,培养“一动全动”的整体抢截球意识;3.提高前场丢球后的就地反抢意识,注意后场稳妥、安全的抢截球原则;4.重视体能训练,确保抢截球技术的连贯性,注意防守时不同时间段的体力分配,尽量减少由于体能下降而导致运用抢截球技术的失误;5.重视抢截球技术运用的策略性,合理利用身体的选位,提高抢截球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