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并(a)芘对苯致骨髓毒作用的影响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nb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工业毒物和环境污染物,长期接触后可引起骨髓造血系统的损害,严重时会导致白血病。有关苯的毒作用机制至今仍不清楚,目前多认为主要是由苯经肝脏CYP2E1酶代谢后的产物引起的骨髓毒性。但近些年研究发现,体外培养的骨髓细胞原形苯染毒仍可以致细胞凋亡和DNA损伤等毒效应;芳烃受体(AHR)基因敲除小鼠(AHR-/-)接苯(致白血病剂量)后未出现AHR野生型小鼠(AHR+/+)所表现的血液毒性和骨髓毒性。而以往的研究认为AHR不介导CYP2E1酶。因此研究骨髓中苯代谢的介导受体及代谢酶对了解苯中毒机制极为关键。本研究选择苯并(a)芘作为AHR的激动剂来活化AHR,探讨体外AHR活化后染苯的骨髓细胞的毒效应的变化规律及其中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有以下三部分内容:①通过正交表L18(33)安排苯并(a)芘,苯和时间3个因素的3个水平(分别为0、5、10μM;0、5、10mM;2、4、6h)实施体外染毒实验(共18个样本)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并分析各样本细胞凋亡率,初步观察和检测AHR激动剂苯并(a)芘活化AHR后对苯诱导大鼠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苯可体外诱导骨髓细胞凋亡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时间—效应关系,当苯为10mM诱导骨髓细胞6h后的凋亡率可达11.5%:经方差分析苯并(a)芘与苯无交互作用(P>0.05),但苯并(a)芘10μM、苯10mM共同处理6h后,骨髓细胞凋亡率最高达12.3%。②以细胞凋亡率及彗星试验检测的彗星尾长及损伤细胞率作为骨髓细胞的毒效应指标来验证AHR活化与苯致骨髓毒作用的关系,结果显示经苯并(a)芘活化的染苯组与单独染苯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和彗星尾长及损伤细胞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同时,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单纯染苯组,苯并(a)芘组,苯并(a)芘诱导的染苯组与对照组中AHR基因及代谢酶CYP2E1、CYP1A1、NQO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所有经AHR激动剂即苯并(a)芘处理组的CYP1A1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NQO1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但AHR,CYP2E1基因的表达未检出。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诸如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各种人工合成杀虫剂的相继出现,杀虫剂开始广泛地被使用在害虫防治的实践中,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The wetness of high-latitude land surfaces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cipitation (P) and evapotranspiration (ET). If climate models are
《尚书》讫于《秦誓》是经学史上的谜案之一。证据表明,将《秦誓》增附于《尚书》的,只能是秦博士伏生,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汉王朝重蹈秦之覆辙。根据对《秦誓》的研究,《尚书》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规律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9—2017-08月诊治的36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
研究背景 慢性锰中毒主要病理进程是选择性的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退行性变性,导致纹状体多巴胺(DA)的耗竭,引起锥体外系功能失调。体内和体外实验揭示锰可能是一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粟战书2018年4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奥地利总统范德贝伦。栗战书表示,昨天习近平主席同总统先生举行会谈,中奥建立友好战略伙伴关系。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Four radiometric models are compared to study the Angstr?m turbidity coefficient over Gharda?a (Algeria). Five years of global irradiance measurements and space
The reduction of Arctic sea ice has enhanced the sea-ice-air interaction in the Arctic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especially the increase in sea-air heat flux
It ha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synthetize and modify amorphous carbon films by liquid electro-deposition technique due to its low c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