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火成岩分布规律及油气勘探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钻井、地震预测的火成岩宏观分布及勘探现状入手,充分应用岩心资料、实验分析数据及测井特征等,精细描述典型岩体的岩性组合、岩相模式、储层特征与油气成藏类型等,在时空格架内建立不同旋回期次火山岩的可能成藏模式,在烃源及油气运聚规律与火山岩分布匹配的框架内达到对油气勘探的支撑。  依据磁力异常区带、基底断裂带控制区域以及钻遇井的标定,以火山岩岩性、岩相等基本地质特征及与之响应的测井特征、地震响应为基础,建立火山岩地震相,在歧口凹陷5280km2大连片数据体内进行识别与追踪,形成黄骅坳陷火山岩分布,根据火山岩性质的差异、岩体发育规模、岩心同位素测年技术以及穿过大港探区内的三条基底断裂(沧东-锦州断裂、兰考-聊城断裂及张家口-蓬莱断裂)走滑时间顺序等,将歧口凹陷火山事件划分为三个旋回(J3-K1、Es3、Es1-Nm)、五个期次(J3-K1、Es3、Est、Ed末-Ng、Nm);依据大量岩心与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建立测井相,从而建立火山岩相模式并对地震相进行标定,由火山岩相、测井相和地震相三相技术对应关系,形成对黄骅坳陷岩性、岩相、储层的解释与评价技术,结合岩石化学所反映岩性特征,揭示出新生代为基性火山岩类,主要发育有气孔(杏仁)玄武质熔岩、玄武质凝灰(角砾)岩以及沉火山岩类,中生代火山岩类较为复杂,依据地质时代由老到新发育有酸性-中性-基性火山岩类,且火山岩相变空间展布规律及变化特征较之新生代有很大的差异;根据钻遇井的统计以及岩.电响应定性分析,火山岩经历三种作用即火山作用、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形成三类储集空间为原生型、次生型及裂缝。原生型储集空间主要发育在新生代火山熔岩与潜火山岩中,即层状溢流相气孔玄武岩及火山口隐爆熔岩并称之为熔岩型储层,此外爆发相火山碎屑岩呈锥状或环状为火山碎屑型储层;次生型分为蚀变型与风化壳岩溶型储集空间,蚀变型发育于岩床或岩株与围岩的相接触的蚀变带,风化壳型岩溶型主要发育在中生代火山岩中,呈潜山或潜山内幕,合称溶蚀型储层;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型储层一般发育于断裂带构造高部位。以歧口凹陷为例,主要烃源岩发育于歧北次凹、歧南次凹及歧口主凹,发育有沙三、沙二、沙一段及东营组4套生油层系,火山岩事件均发生于歧口凹陷大规模油气运移之前,且中新世之后构造活动明显减弱,以稳定沉降为主,区域上几套盖层稳定发育加之火山岩自身致密岩层也会起到很好的遮挡作用,火山岩一旦成藏受晚期构造活动改造与破坏几率较小,火山岩成藏的关键控制因素为油气来源与火山岩储层的沟通,因此根据火山岩时空格架内的发育特征与油气沟通方式,形成各旋回期次火山岩的成藏模式。综合歧口凹陷火山岩时空格架内分布与烃源的匹配,新生界可能形成原生型、裂缝型储层,近源型油藏占优势,也可形成断层或不整合面沟通油气藏;中生界火山岩岩溶型储层规模性发育,新生中储或古生中储皆占优势,可成为勘探方向。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地震反演是利用地表观测的地震资料,以已知地质规律和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推测地下岩层空间结构和物理性质的一种特殊处理解释技术,它可以在地震和测井资料之间搭起桥梁,为储层
期刊
本论文通过对石油化工行业先导式泄压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选型系统的研制,阐述了先导式泄压阀的操作性能、动作原理及选型时的参数选择。对石油化工行业正确、合理、经济的选
南堡油田奥陶系潜山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但奥陶系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复杂,油气成藏富集规律不清,制约了对潜山油气藏的进一步勘探。论文综合运用石油地质学、有
学位
期刊
边坡失稳,极易造成滑坡、崩塌、坡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从某种程度而言,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其存在极大地威胁周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边坡失稳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高加速度环境对生物体的力学生物学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高加速度对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水平都有影响。而对于高加速度环境模拟,航天航空
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之一,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就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本文介绍了基于ARM的嵌入式森林防火远程无线监控系统的设计,采用ARM处理器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