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前/后”空间与时间认知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与时间两者紧密相连,人们一般用具体的空间概念认知抽象的时间概念,因而很多空间方位词同时也可以指称时间,“前/后”正是这样的一对方位词。基于Levinson的空间参照框架理论以及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中的时空隐喻,本文尝试着对比研究中英文空间方位词“前/后”空间和时间认知。本研究旨在回答如下两个问题:1.英汉“前/后”空间认知语义是什么?其认知意象图式是否存在异同?2.英汉“前/后”时间认知语义是什么?其认知意象图式是否存在异同?为了回答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CCL)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中分别抽取汉语中包含“前或后”、英语中包含“before或after”句子各300个,将所有句子按照时间和空间意义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概括汉语和英语的意象图式、语义成分和概念隐喻意义。本研究发现:1)在空间域中,英汉“前/后”都可以既指代具体空间位置也可以指代方向。其中中文“前/后”空间语义包含6种意象图式,英语“before/after”空间语义只有3种意象图式,且在具体的方位意象图式中,英汉“前/后”存在明显差异。汉语中“前”和“后”可以指代整体与部分的空间关系和序列关系,而英语的beforeafter则没有这项空间语义;在中文“前/后”所指代的空间位置关系中,参照物与目标物既可以是不可拆分的关系也可以是可拆分的,而在英语中,两者一定是可拆分的并且空间上存在一定的距离。2)英汉“前/后”都可以用来指代时间,并且时间都被看成是由时间点或者是事件组成的序列。其中中文“前/后”时间语义包含6种意象图式,英语“before/after”时间语义只有4种意象图式。在这一序列关系中“前/BEFORE”可以指代早于某个参照点的时间。“后/AFTER”则被用来指代晚于参照点的时间。尽管英汉“前/后”都能指代时间,但同样在具体的意象图式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中文“前/后”可以指代时间上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英文before/after不具备这项时间语义。并且,汉语中的“前/后”可以同时指称时间和空间(如前途,前景);而英语则无此用法。本研究将传统的语义成分分析法与隐喻认知研究结合,拓展了方位隐喻的研究视角和范围,对语言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比容量大、循环寿命长,且对环境没有伤害等。在现代便携式的电子设备、新型能源汽车方面应用已经非常广。并且在最近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中,锂离子电
公民意识是指个人作为社会成员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形成的思想认知,是关于自身主体地位的认知,知道自己在社会生活各方面所享有的权利,清楚认知作为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能够
2018年底,中共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了《营口市机构改革方案》,对营口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政府应急办公室等部门和相关市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的职责进行整合,组建了市应急管理局,作为营口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将营口地区应急管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也成为应急管理研究难得的发展机遇。营口地区事故灾难易发多发,自然灾害高频多样,基于公共管理学视角,以应急管理局工作内容为中心展开研究,对营口地区多灾种
日光温室在我国西北部广泛应用,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设施之一。本文选取了新疆岳普湖县3种不同类型的日光温室作为试验对象,通过对日光温室的结构参数,温度、相对湿度和光照强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转录组学研究方面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素有“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条件,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真菌王国
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一个突发性事件高发期,其中城市公共安全是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随着城市公共安全问题逐渐成为政府城市管理的工作重
本研究为了筛选促植物生长根际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从河南省信阳、平顶山、许昌、原阳、嵩山、毛庄等地区采取各种健壮植物的根系及根际土壤样
采用可培养方法,以根际多功能益生菌——链霉菌S506和12年连作番茄土壤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苗期、开花期和结果期,番茄植株根和茎内生细菌的群体结构和密度的动态变化,对分离
2008年掀起的食品安全浪潮,至今仍未平息,食品安全问题依旧困扰着国家治理,民众深受其害。2009年即制定了《食品安全法》,随着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2014年又进行修改,拟加入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政党,任何时候都把马克思主义传播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抗战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关键时期,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广泛接触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段。抗战时期桂林逐渐成为国统区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战文化活动的中心,桂林在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