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已成为下个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在拉投资、促内需、改善民生、破解三农难题、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2010年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通知后,新型城镇化在“十二五”规划中迅速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两横三纵”的架构呈现。然而,我国城镇化进程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存在诸多失衡与失调,人口转移与土地扩张不匹配、产业发展与劳动力迁移不同步、大城市与中小城镇发展失衡、产业布局的局部拥挤与空洞化等,都影响着全国整体城镇化的实现。前人已有研究证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城镇化两两之间皆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与另外两方的协调互动。因此,破解城镇化中的现实问题,不仅要在城镇化进程内部找原因,还需要考察与之相关因素的协调发展情况。本文以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城镇化三者之间协调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主体部分可以概括为“两步机理”与“两步实证”。第一步机理探讨了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城镇化之间的具体互动关系。具体而言,互动机制首先是以生产要素为中间变量,阐述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如何实现产业的转移与升级。尔后,正是以产业转移升级为内涵的产业城镇化,对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产生引致作用,实现整体城镇化的目标。最后,城镇化的整体实现,会反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互动机理关系以闭合循环图的形式呈现。对第一步机理的实证关键,就是要论证循环图中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对整体城镇化的实现,的确是通过产业城镇化为路径,证明机理中产业城镇化的桥接作用。为此,实证研究引入了地理空间因素,采用空间回归的计量方法,使用区域金融集聚度代表金融发展水平,运用金融集聚下的知识溢出、产业升级、资本深化三种效应作为回归交互项的参考因素,计量分析从金融发展到城镇化之间,具体通过哪个交互项的权重最大。计算结果显示产业升级以压倒性的交互项系数领先,完成对第一步机理核心步骤的实证。第二步机理是在闭合循环图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述,多个城市群条件下存在的“核心—边缘”结构,会打破单体城市群既有的三系统协调循环。“核心—边缘”结构的数理模型推导出生产要素会在此结构下加速在相邻两区域间的流动,从而使两区域各自陷入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而帕累托分析表明,陷入“核心—边缘”结构的两区域,彼此产业结构的分异会使得各自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逐渐偏离初始均衡,致使要素流动的配比出现变化,从而最终影响上述三系统的发展协调。对第二步机理的实证,首先需要对各城市群的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城镇化三系统协调性进行量化。研究分别计算了21个城市群在样本期间内的三系统耦合度,然后,使用空间计量中的莫兰指数判定耦合度的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皆呈现出空间负相关。从而论证了第二步机理,也即是在多边城市群形成的“核心—边缘”下,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三系统协调性会出现反向影响。以上核心逻辑在论文中第三章的“机理一与实证一”、第五章的“机理二与实证二”予以呈现。除上述主体研究部分,本文在第四章对21个中国城市群在2006至2013年间的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城镇化概况进行了统计描述,并在第五章结尾以长江三角洲与江淮经济区作为辅助案例,研究证明了两区域间发展总量的极化效应与耦合度的极化效应同时发生。通过上述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最终的研究结论为,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的要求,以城市群为主体单位推进全国范围内城镇化的整体实现,在现阶段会造成各个城市群内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城镇化的协调度在群与群之间呈现反向影响。简而言之,城市群的空间因素,会致使某一城市群的三系统协调度,受到周边城市群协调度的反向扰动。对这一研究结论的现实解释,本文认为是因为国家在促进全国整体城镇化的思路上,隐含了对过去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的调整。由过去长期以来以“东中西部”的区域划分,希冀以优先发展的东部地区,逐步向中部和西部辐射推进的“单增长极”发展思路,转变为将全国划分为诸多城市群,每个城市群都培育起自己的增长极,然后实现群与群之间联结(即所谓“两横三纵”)的“多增长极”发展思路。由于这种思路的变化时间不长,近期内各城市群尚未有效培养出自己的区域增长极,更枉谈极与极之间的联结,群与群之间的差距仍然沿袭着“东中西部”划分的不平衡局面,这种群与群间的区域差距越大,就越容易形成“核心—边缘”结构,也就越能出现上述协调性上空间负相关的结果。在创新性上,本文首先有别于前人针对城镇化中局部问题的研究,认为城镇化出现的各种不协调根源在于其与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的不协调,而此种不协调,是伴随着“核心—边缘”结构下三系统协调性的空间效应发生的,这种效应的存在使得特定区域的协调性会受到周边地区协调性的制约。其次,以几乎囊括中国所有城市群为互动单元,整体研究城镇化的研究也不多见。相比过去大家更倾向于研究单个长三角、珠三角或京津冀地区,本文认为覆盖所有发达与不发达的城市群更有利于找出一般规律。最后,使用耦合方法来研究系统协调性的论文有很多,使用空间计量来研究区域经济、金融发展的也不少,但是,使用空间计量中的空间相关性,来判定系统耦合度的空间规律,尚未有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