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qtq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DM)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DM大鼠随机分成3组。(1)心肌缺血再灌注(I/R)组:心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实施30 min缺血/120 min再灌注;(2)早期心肌缺血预适应(EMIP)组:LAD实施3次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随后实施30 min缺血/120 min再灌注;(3)NDLIP组:左后肢实施3次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每天1次,重复3天,第4天实施LAD 30 min缺血/120 min再灌注。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连续监测ECG,记录缺血期间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含量;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心肌Mn-SOD mRNA表达情况。结果:1.NDLIP对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脏生理学变化的影响:与I/R组比较,EMIP组和NDLIP组室早(VPC)出现时间推迟(6.21±2.12 min vs 12.29±4.93 min和10.63±2.99 min,P<0.01和P<0.01),持续时间缩短(15.34±4.91 min vs 8.28±2.31 min和6.81±2.75 min,P<0.01和P<0.01),室速(VT)、室颤(VF)发生率降低,缺血期ST-段抬高幅度降低。各组I/R期间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NDLIP对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细胞损伤的影响:麻醉后,血清cTnI含量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灌120 min时,与I/R组比较,EMIP组和NDLIP组均显著降低血清cTnI含量(P<0.01),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结扎前比较,再灌注120 min时I/R组血清cTnI含量明显升高(P<0.01),其他两组均呈升高的趋势。与I/R组比较,EMIP和NDLIP组IS显著缩小(70.23±28.02 mg vs 30.58±13.54 mg和36.73±17.57 mg,P<0.01和P<0.01),IS/AAR比值明显降低(36.55±7.4%vs18.75±9.04%和20.77±9.93%,P<0.01和P<0.01)。3.NDLIP对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氧化-抗氧化系统功能的影响:与I/R组比较,EMIP组和NDLIP组总SOD活力升高(75.89±2.96U/mgprot vs 84.53±5.41 U/mgprot和87.67±4.29 U/mgprot,P<0.01和P<0.01),Mn-SOD活力升高(18.18±2.49 U/mgprot vs 24.56±3.76U/mgprot和27.16±5.9 U/mgprot,P<0.01和P<0.01),Mn-SOD mRNA表达增加(Mn-SOD/β-actin:63±10%vs 94±9%和97±9%,P<0.01和P<0.01),MDA含量降低(6.53±1.32 nmol/mgprot vs 4.8±0.54 nmol/mgprot和4.32±0.73 nmol/mgprot,P<0.01和P<0.01)。EMIP组和NDLI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降低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ST-段抬高幅度,推迟室早出现时间,缩短持续时间,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含量,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制剂处方中物料性质对中药丸剂溶出的影响,并在丸剂的溶出参数与处方中的物料参数间建立数学模型关系式。  方法:首先确定影响丸剂溶出的物料主要为以下七类成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医疗事业也稳步向前。民众对于“吃药”的认识今时不同于往日,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临床药物治疗的合理性、有效性,这促使现有的治疗方案被不断地完善。与此同时,国家对药品研发及生产的大力扶植,使临床现用药品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加之人们对于疾病研究认识的不断加深,疾病治疗的专科细化,医生们从单一治疗向联合治疗观念的转变等,导致临床联合用药较之前有了较大幅度增加。然而,联合用药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 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严重威胁着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为此研制一种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服用安全的中药新药,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课题以六类新药TTGB颗粒为模型药物,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原则,运用现代制药技术,对该颗粒剂进行了临床前药学部分的研究工作。根据临床用药的需要,结合处方用药的性质及日服剂量等,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是治疗II型糖尿病的一种有效的药物,长期服用阿卡波糖,餐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对糖尿病人的血脂代谢,血压的控制以及对胃肠道功能的改善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