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江户时期思想家“华夷之辨”思想演变的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allench9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东亚文明中,中华文明居于无可否认的主导地位。而日本由于地缘位置上的边缘性,而显得与中华主导的东亚秩序圈有些不甚合群甚至格格不入。日本也曾在古代主动接触并自觉融入中华文明,也曾作为中国主导的华夷秩序的一员出现。然而也是日本自古就具有的独立自主性使其对处于中国的支配下而心有不甘。到了江户时期,日本在长时间的和平环境下,国家实力与精神文化都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再加上对中华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西方之学的传入,日本开始希冀能够摧毁中华文明,建立一个由日本主导的、与中华相抗衡的“华夷秩序”。为了脱去自己“夷狄”的身份,日本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来证明自身相对于其他族属的优越性,从国书问题到侵犯朝鲜,日本都在尽全力脱离中华文明的影响。而中国大陆上发生的“明清易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则更直接助力了一直在或明或暗地与中国较量的日本产生“小中华”意识。但不可忽视的是日本文明源自中国,与以中华文化为主导的整个东亚世界的发展密不可分。东亚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以及中华文明的东传是日本前进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前者一旦被破坏,失去先进文化支撑的日本文明也注定不会走得太远。甚至可以极端一点说,对中华文明乃是东亚文明的破坏也是对其自身文明的一种摧毁。第一章(序章)将中外的日本“脱中华”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集中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将本研究的研究意义、要实现的目标、具有的价值、重点及难点、研究的方法手段等问题进行了规划,并且预设出若干小观点,以期使研究的进展更加清晰明瞭。第二章对中国古代儒家华夷思想的观念特点及理论变迁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华夷观念形成已久,起初只适用于中国境内的华夏民族与周边四夷,并且对“四夷”也并不怀有特别的鄙视与贬低。但由于集团利益的出发点不同,从而产生了对于周边民族的轻视,这种态度在此后持续了数千年。“华夷之辨”强调的是文化中心论,以优越的华夏文明来同化周边族群、外来文化。第三章对近世之前日本对华夷秩序挑战的种种表现及历史背景进行了梳理。受到传统儒家思想辐射的中国周边国家,特别是日本,在较早时期就形成了自己的华夷观念,但同时对中华文化仍还抱有认同乃至仰慕的情感。总体来说,日本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是中国“华夷秩序”下不安分的一个成员。在达成自己建立东亚世界体系的愿望之前,对中国采取了政治上迎合、经济上获利的两面策略。第四章对江户时期儒者的“去中国化”的思想轨迹进行了究明。十七世纪以后,以汉唐中华文化为基础的文化认同感开始逐步瓦解,近世日本知识阶层所持有的对中华文化的仰慕和自我民族意识的彰显之间的矛盾心情开始得到认真对待和解决。到了古学派的山鹿素行更明确提出日本才是“中华”的日本中心主义思想。而此时明朝的覆灭也为日本自居为中华文化衣钵的继承者提供了确实的口实。第五章对国学派在确立日本民族同一性中所做的努力进行了论析。国学是与汉学相对抗的学问,它除却了外来思想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将外国特别是中国予以“相对化”和“他者化”,树立了日本的主体性。可以说国学所创造的日本民族文化乃是江户时期日本文化建设的最高水平,只是其本身所不可避免具有的极端主义倾向也对国家性格上造成了消极的影响。第六章论析了西方文明的入侵对华夷思想的影响。日本人的世界观随着1543年葡萄牙人漂流岛种子岛而发生了改变。在外压面前,日本的国家意识不断高涨,并在思想方面选择了一条与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完全不同的理路。在新的世界面前,曾经至高无上的中华帝国的权威已经不复存在,“华夷秩序”下的“天下”已经丧志了原有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善于学习的日本人将学习的对象从中国转移到了西方。第七章对江户时期日本知识阶层的朝鲜观进行了整理和归纳。近世日本在确立所谓的“日本型华夷秩序”时,首当其冲的对象国就是朝鲜。江户时期日本的朝鲜观也经历了一个从初始尊敬到最终侵略的变化过程。而这种复杂多元的朝鲜观对国家关系也产生了持续的影响。第八章从神国思想和水土两个角度来探讨日本树立自我意识的思想依据。江户时期的文人们认为宣扬“神国”优越论对国家民族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以皇统与国体的神性来主张日本的与众不同,并基于此主张日本应为世界的中心。而“水土(风土)”的概念,以及水土丰美所带来的国泰民安也为主张日本的优越性提供了某种依据。第九章对日本学界所认为的“日本型华夷秩序”以及其所具有的“武威性”的存在性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认为这两个观点的成立上还存在可以再探讨的空间,也就是两者都含有“虚幻”和“自我树立”的成分。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民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农村是具有很多不同于城市特点的重要社会区域。我国历来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自新中国
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村劳动力进行着跨区性的转移。国内外学者对于劳动力转移一直有着高度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大多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针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可以灵活的应用所学知识,与外国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听说能力是外语交际的具体表现,因此,在德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跨文化交际能力融入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对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严峻考验。从学生工作的视角,以分析社会转
提出了一种在FPGA中实现大矩阵奇异值分解的方法.主要思想是通过有限状态机进行控制,复用流水线CORDIC计算模块.这种方法极大地节省了FPGA的面积资源,并且增加了算法求解的时
互联网业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社会变量,其释放的天量级解构和重构力量,已在中国社会全方位蔓延开去。互联网带给传媒业的一个重要变化:互联网打破了机构媒体对于舆论话语权的垄断,原
报纸
云计算技术的趋于成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廉价的处理大数据的解决方案。Hadoop是Apache基金会下一个开源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平台,由于具有高可靠性、容易扩展和高
由于现行有关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法律规定日益健全,并且能够解决大部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问题。但是,鉴于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情形多样,由其还涉及到事故多方保险公司的情况下,事故多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便更是纷繁复杂的问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尽管司法解释针对诸如多车事故中多个交强险承保人如何理赔等问题作出规定,但是交强险与交通事故商业责任险(下称“商业责任车险”)并存理赔问题,却是一个被忽略的问题,由此引
项目合同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合同管理流程—作为贯穿整个项目的灵魂中枢,其研究也逐渐受到学者和业界领者们的关注。在这种环境的孕育下,孵化出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创新化的项目合同管理流程。该流程不但能优化管理系统、通过减少各类物资的消耗及加强人员的管理从而使项目管理效率得到提高,而且还能通过精简步骤、减少环节等来缩短实现目标的时间。基于上述研究背景,通过对相关理论知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制造企业面临着激烈市场竞争,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企业必须缩短产品周期,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水平,快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