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化因子CXCL16对人早孕蜕膜免疫细胞的募集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调节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CXCL16对人早孕蜕膜免疫细胞(DIC)的选择性募集,及对其分泌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趋化试验分别分析重组趋化因子CXCL16(rhCXCL16)对正常人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和DIC的趋化作用;不同浓度rhCXCL16处理早孕期蜕膜免疫细胞72小时,实时定量PCR分析蜕膜免疫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TNF-α、IL-6和IL-10的转录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培养上清中个细胞因子的动态分泌水平。结果(1)rhCXCL16对人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及早孕期蜕膜免疫细胞(DIC)均表现显著的趋化作用。当治疗浓度为10ng/ml时,趋化的PBMC及DIC分别为16256个和12702个,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升高,但二者均无显著差别;当治疗浓度上升至100ng/ml时,趋化的PBMC及DIC分别为20331个和18912个,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添加rhCXCL16的中和性抗体,均可下调趋化作用至对照组水平(P<0.05)。(2)体外培养的蜕膜免疫细胞能够持续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Th2型细胞因子IL-6、IL-10。(3)不同治疗浓度的rhCXCL16对细胞因子的分泌影响各异。rhCXCL16治疗浓度为50~100ng/ml范围时,IFN-γ和TNF-α的分泌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当治疗浓度升至50ng/ml时,IFN-γ的分泌浓度降至6.54±1.56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15±0.34pg/ml(P<0.01);当治疗浓度为50ng/ml时可明显下调IL-6的分泌(P<0.01);当CXCL16的治疗浓度在实验范围内(10~200ng/ml)均能显著抑制IL-10的分泌(P<0.01)。(4)实时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rhCXCL16浓度在50ng/ml时,蜕膜免疫细胞(DIC)中IFN-γmRNA、TNF-αmRNA和IL-10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L-6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意义。rhCXCL16浓度在100ng/ml时,IL-6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1)趋化因子CXCL16对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和蜕膜免疫细胞(DIC)具有明显趋化作用,提示其在外周免疫细胞到达并驻留于蜕膜局部的过程中发挥了生物学作用。(2)趋化因子CXCL16可抑制蜕膜免疫细胞转录和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同时也抑制了Th2型细胞因子IL-10的转录和分泌。(3)趋化因子CXCL16虽然可上调蜕膜免疫细胞内IL-6的转录水平,但却在分泌水平发挥抑制作用。(4)趋化因子CXCL16参与早孕母胎界面蜕膜免疫细胞的募集,并动态调节其分泌的Th1/Th2型细胞因子,从而在母胎免疫耐受机制的建立中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CTLA—4基因多态性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Vogt—小柳原田(Vogt—Koyanagi—HaradaSyndrome,VKH)综合征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多个器官的自身
目的:检测合并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原发性慢性肾脏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尿液中Kim-1浓度,对其差异进行分析,旨在探讨Kim-1是否可以作为原发性慢性肾脏病肾小管间质损伤严重程度的
目的和意义:心肌肥大是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瓣膜病、急性心肌梗塞及先天性心脏病等临床常见疾病的一种并发症。近年来已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