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冻土区作为全球范围内冻土环境的典型代表,在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影响下,其面积正在逐年递减。我国虽为世界第三冻土大国,冻土学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对于冻土微生物仍知之甚少。这都表明对青藏高原冻土微生物的进一步分析在我国微生物领域是个亟待深入的研究方向。本文中土壤样品均取自于青藏高原冻土区,经过预处理后使用土壤DNA试剂盒提取每个样品中基因组,使用Illumina公司Miseq测序平台对6个细菌样本和6个古菌样本分别进行宏基因组测序。通过物种分类、OTU聚类、Alpha多样性分析和Beta多样性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得到以下实验结果: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中包含的细菌有变形菌门,Armatimonadete,绿弯菌门,纤维杆菌门,热袍菌门,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绿菌门,拟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梭杆菌门,蓝藻门,酸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疣微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未分类细菌等类群,其中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是优势菌群。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中包含的古菌有广古菌门、泉古菌门,和未分类古菌类群,其中泉古菌门为优势菌群。K25和K26两样品间的群落结构仅因取样深度不同而差异较大;K35样品的采样地区细菌多样性最高。菌株D40PT分离自K45号土壤样品,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进行新种鉴定,测其16S rDNA序列对比与之系统发育最近菌种Sandarakinorhabdus limnophila,相似性为95.46%。进一步进行了微生物形态、生理生化特性,G+C mol%及脂肪酸、极性酯、DNA-DNA杂交等多项指标的鉴定实验,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均与其标准株S. limnophila具有相似性又不完全相同,且两菌株的DNA杂交率为25%,最终确定菌株D40PT为Sandarakinorhabdus属新种,命名为S. mont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