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干燥度与厄尔尼诺指数的安徽省水旱灾害影响分析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00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气候变暖加快了全球和区域的水分循环,也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区域气候干湿变化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干湿变化与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安徽省是农业大省,水旱灾害频繁,干燥度为1的等值线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其分布可很好地指示安徽省的干湿变化,但关于干燥度为1的等值线分布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对应关系尚未见系统性研究。厄尔尼诺现象是造成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重要因子,它对中国气候影响显著且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联系。针对传统的基于海表温度指标及其阈值识别厄尔尼诺现象时存在着指标阈值和厄尔尼诺时段长对该现象模糊性反映不足问题,采用了累积厄尔尼诺指数探讨了其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关系,比较分析了该累积厄尔尼诺指数与传统的厄尔尼诺现象识别法在反映安徽省水旱灾害中的区别与联系。论文根据观测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安徽省1957—2012年的逐年干燥度值,基于Arcgis逐年绘制了干燥度为1的等值线,对比分析了干燥度为1的等值线位置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关系,并分析了厄尔尼诺现象和累积厄尔尼诺指数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对应关系,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安徽省多年平均干燥度值为1.08,干燥度呈减小趋势,淮北平原、江淮之间及长江以南三个区域的干燥度也均呈减少趋势,气候趋于湿润化,安徽省各季的干燥度有差异,秋季最大,冬季最小;干燥度在空间上呈由北向南减小的特征,各站点干燥度值在0.41—1.55之间。根据干燥度分级指标将安徽省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其中半湿润区面积最大,半干旱区面积最小;干燥度在空间上的变化存在地域差异。(2)各年干燥度为1的等值线主要在江淮之间来回移动,其分布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发生情况关系密切;不同年代的等值线都分布在江淮之间;干燥度为1的等值线是南方与北方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种植分界线,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分界线,具有清晰的农业意义。(3)当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厄尔尼诺指数在春夏季偏大的时候,安徽省当年易发生旱灾;厄尔尼诺指数在秋冬季偏大的时候,安徽省次年易发生水灾。(4)累积厄尔尼诺指数的极值点与安徽省的水旱灾害有较密切的联系。极大值点所对应的年份,当年安徽省易发生水灾;极小值点对应的年份,紧随之后的年份安徽省易发生旱灾;在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关系上,累积厄尔尼诺指数是对传统的厄尔尼诺现象识别法的补充。(5)监测不同季节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及累积厄尔尼诺指数,可以较好地预测安徽省的水旱灾害。但厄尔尼诺现象不是影响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唯一因素,还有包括大气环流、太阳活动和地形水系等在内的其他的自然因素和包括滥砍滥伐、城镇建设等造成的水土流失、水源污染、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合理等在内的人为活动。
其他文献
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发展的新趋势,将管理会计积极引入中小企业管理中,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本量利法作为管理会计中一个很好很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
介绍了哈萨克斯坦的下卡姆卡5-T井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对其15年来的交换资料进行了初步的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震中距300 km、400 km范围内,5、6级地震的异常项目比例可达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众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问题,而且伴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垃圾围城愈演愈烈。相对卫生填埋、堆肥等垃圾处理技术,垃圾经焚烧后不仅可大
由于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道路交通安全、绿色出行、便捷出行的需求,车联网应用已经成为当下各大汽车公司发展的焦点。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平台的
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处于暖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交界处,冷暖气团活动频繁,天气变化多端,降水具有突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极易造成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在气候变暖
近年来,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在丙型肝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迅速取代了IFN/利巴韦林的地位。然而,由于这类药物上市不久,关于其毒副作用、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在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如今,各大中小型企业都已经具备了接入互联网的能力,因此,第三方支付成为了各大中小型企业运行的主要途径。本文就第三方支付的常用平台及其特点
智能采矿是未来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采矿的智能化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智能化的目标需要坚实的基础性支撑,从综合通讯、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监控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CT影像变化,并通过对比分析在肺结核疗程中CT影像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继发型肺结核和胸膜炎者127例,其中男性111例,女性16例,年龄19~79岁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在批判和继承18、19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通过综合创新和不断超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对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