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气候变暖加快了全球和区域的水分循环,也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区域气候干湿变化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干湿变化与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安徽省是农业大省,水旱灾害频繁,干燥度为1的等值线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其分布可很好地指示安徽省的干湿变化,但关于干燥度为1的等值线分布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对应关系尚未见系统性研究。厄尔尼诺现象是造成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重要因子,它对中国气候影响显著且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联系。针对传统的基于海表温度指标及其阈值识别厄尔尼诺现象时存在着指标阈值和厄尔尼诺时段长对该现象模糊性反映不足问题,采用了累积厄尔尼诺指数探讨了其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关系,比较分析了该累积厄尔尼诺指数与传统的厄尔尼诺现象识别法在反映安徽省水旱灾害中的区别与联系。论文根据观测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安徽省1957—2012年的逐年干燥度值,基于Arcgis逐年绘制了干燥度为1的等值线,对比分析了干燥度为1的等值线位置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关系,并分析了厄尔尼诺现象和累积厄尔尼诺指数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对应关系,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安徽省多年平均干燥度值为1.08,干燥度呈减小趋势,淮北平原、江淮之间及长江以南三个区域的干燥度也均呈减少趋势,气候趋于湿润化,安徽省各季的干燥度有差异,秋季最大,冬季最小;干燥度在空间上呈由北向南减小的特征,各站点干燥度值在0.41—1.55之间。根据干燥度分级指标将安徽省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其中半湿润区面积最大,半干旱区面积最小;干燥度在空间上的变化存在地域差异。(2)各年干燥度为1的等值线主要在江淮之间来回移动,其分布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发生情况关系密切;不同年代的等值线都分布在江淮之间;干燥度为1的等值线是南方与北方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水稻与小麦种植分界线,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分界线,具有清晰的农业意义。(3)当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厄尔尼诺指数在春夏季偏大的时候,安徽省当年易发生旱灾;厄尔尼诺指数在秋冬季偏大的时候,安徽省次年易发生水灾。(4)累积厄尔尼诺指数的极值点与安徽省的水旱灾害有较密切的联系。极大值点所对应的年份,当年安徽省易发生水灾;极小值点对应的年份,紧随之后的年份安徽省易发生旱灾;在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关系上,累积厄尔尼诺指数是对传统的厄尔尼诺现象识别法的补充。(5)监测不同季节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及累积厄尔尼诺指数,可以较好地预测安徽省的水旱灾害。但厄尔尼诺现象不是影响安徽省水旱灾害的唯一因素,还有包括大气环流、太阳活动和地形水系等在内的其他的自然因素和包括滥砍滥伐、城镇建设等造成的水土流失、水源污染、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不合理等在内的人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