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与唐代山水画之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shan_l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墨作为中国画的载体,使中国文人画家找到了抒情达意、畅神写意的本质要素。墨在远古尚黑意识上建立,但墨不等同于五行色中的“黑”,不可单纯地将其当作一种颜色来对待,因为它既暗合了老庄“五色令人目盲”和“无为也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论点,又与儒家所倡导的“绘事后素”、反对雕饰之风的审美理想相表里。水墨山水画在唐代兴起的内在根源实际上是禅宗的“色”、“空”观,并与当时文人画家的处境与心理需求相切合,“诗古禅心”使墨的表现更具文人境界。今人对唐代水墨画发源的了解主要是通过有限的文献记载,无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实物资料的介入可弥补这一不足。笔者通过特殊的载体一唐墓室壁画中的水墨遗迹,从侧面了解初唐至中唐水墨山水画发展的真实面貌,论证水墨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在唐已基本完备。本文主要从文献记载和现存实物资料两个方面全面展示唐代水墨画发展的真实面貌,文章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墨”之渊源,初步解读墨之源流及其文化属性(尚黑意识),重点强调墨的文化本源。第二章,水墨山水画产生的原因,除了对山水画起源之“畅神”观念决定了山水画日后发展的精神性格和大唐创新的时代氛围加以讨论之外,并且以六朝山水诗的切入来挖掘水墨山水画的起源处,便愈发能看出山水画以水墨为旨归及文人以水墨建构理想的自觉。更重要的是结合当时禅宗“无相”的思想,力图理清水墨山水画的内在思想本源及禅宗是如何影响水墨山水出现的,以史入手,在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层面上对水墨山水画的内涵进行较深入地阐释。第三章:唐代山水画之变,从五行彩色观到水墨阴阳式的色彩观的转变入手,以吴道子的笔法变革为契机,通过文献对王维、张璪、王洽等山水松石画家的水墨创作实践的记载,剖析破墨、泼墨等用墨技法以及总结用墨理论雏形,尝试从一个新视角窥知唐代水墨山水画发展的真实面貌。第四章:从水墨山水壁画遗迹观唐代“山水之变”,扩展唐代水墨山水之变研究的视野。考古发掘的唐墓室壁画章怀太子墓壁画、南里王村韦氏家族墓室壁画树下仕女图及富平县朱家道村六扇水墨山水屏风这三座初唐到中唐不同时期的墓室壁画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主要从其山石树木的构图、造型、用墨、用色等加以分析,并尝试与文献中同时代的吴道子、王维和张璪的画风相参照,去捕捉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期更加客观地认识唐代水墨山水画发展的真实状况。
其他文献
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研学旅行的概念和特点、基本理念、教育价值等进行了阐述,对中学研学旅行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论文除绪论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研学旅行概述。研学旅行是以全体学生为主体,由学校组织,以研究性学习、科普知识、素质拓展、体验生活等为主题的校外教育活动,具有教育性、公益性、体验性和探究性等特点。研学旅行关注“知行合一”,回归“生活世界”,注重综合性学习,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
原油配产是关系油田长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企业决策者在进行原油配产时大都仅凭经验进行配产,加上油田企业自身存在的组织
节点定位技术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支撑技术之一,基于距离向量的节点定位算法实现简单、对传感器节点硬件要求较低,符合无线传感器网络大规模、低成本的发展需求,但采用跳段距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高速通信网络的发展,网络的规模越来越大,链路容量越来越高,链路越来越稀疏,网络可靠性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目前,有关系统可靠性约束
针对复杂非线性系统难以建模从而难以控制以及约束预测控制的在线优化计算量大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T-S模糊模型的非线性系统辨识算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非线性系统的模糊预
人脸是人类视觉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它复杂又精巧的面部结构携带了诸如身份、年龄、性别、表情等丰富信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识别和交流的重要特征和首要依据。随着人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梁门穴预处理对应激性溃疡(stress-induced ulcer,SU)大鼠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并与非穴组效应进行比较,证实艾灸是否通过诱导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
农机作业合作社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农村出现的一种新生事物,是率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一种创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了新鲜经验。农机作业
《无名的裘德》是托马斯·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此书连载后便惹来众多非议。在维多利亚时期,社会准则和法规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言论,普通读者习惯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小说
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确立相应的竞争优势成为德山公司必须思考的战略核心问题。而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正确战略定位,才能创造并保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