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城镇“景与城融”的风景格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自成体系的总体特征。然而,目前关于中国传统城镇风景研究的成果多集中在思想方法和具体个案的探讨上,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风景组织方法以用于指导当代城市风景兴造。因此,探索出一套既能够延续中国传统城镇风景格局又能够适应当代城市发展的风景规划与组织方法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尝试以湖广地区的传统城镇风景空间为研究对象,对湖广地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风景兴造历史的传统城镇风景空间的组织规律加以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为解决中国当代城镇风景空间重塑的问题提供合理思路。传统城镇风景空间环境协同研究是一个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本研究将城市形态学方法应用于城镇风景组织研究,通过将研究视角主要锁定在城镇自然山水在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从中观尺度上对城镇风景系统中要素的广泛关联性为研究重点,研究城镇风景空间的生成和演化途径,从而提炼出传统城镇风景组织的合理内核。本论文采用系统论、结构主义方法分析了湖广地区传统城镇风景空间结构,认为传统城镇风景空间在总体上具有单元性空间特征。传统城镇风景空间可以分为以山、水要素为核心的风景基本空间、以各类风景建筑为主体的风景社会空间以及人们在欣赏和体验风景社会空间的“象”时所产生的以风景意义为基础的风景延展空间。传统城镇风景空间拥有内核清晰而边界模糊的总体结构特征。“城景相融”综合环境美感的形成是风景基本空间、风景社会空间以及风景延展空间协同发展的结果。本论文认为,传统城镇风景空间的生成是一个历时性问题。从空间上看,是风景社会空间占据以自然山水为核心的环境优势区位的过程;从意识层面上看,是古人对自然山水环境美感特征认知强化的过程;从组织方式上看,是风景通过在相对匀质的城镇空间中以尺度的偏离实现风景形态突出的过程。建立自然山水尺度分级利用体系、增强城镇主体功能的山水环境参与性和建立绿色空间意象等策略是传统城镇风景系统组织的主要策略。本论文进一步提出,“景与城融”的城镇风景景象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之间存在本质不同。在传统城镇的现代发展中,不仅要强调风景系统与非风景系统在物质和社会形态上的协同发展,还要通过增强与城镇传统文脉的关联实现风景环境意义的重塑。本论文提出了建立城镇风景空间单元的理论设想,以适应传统城镇风景空间现代转型的需要,重新建构起城镇风景空间的单元式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