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较长时期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大范围生态退化、复合性环境污染等由资源的开发利用所衍生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人口的增长和人均消费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重化工业发展、快速城镇化、未来农村的快速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不断加大、经济全球化等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将使我国生态与环境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角-政府、企业、大众都将分别通过其角色扮演对环境相关问题施加重要影响。 矿产资源型企业肩负着提供经济发展的资源保障这一重要使命。据有关测算,矿产资源型企业支撑了占我国GDP70%的经济部门的运转。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之一,其发展状况直接关乎国家资源供给的安全性以及资源战略的顺利实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加上我国矿业行业在集中度上普遍分散,企业缺乏在环保工艺和开采工艺上的高投入,先前矿业企业高能耗、高排放以及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导致我国生态环境严重恶化。2010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对沿岸居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危害。这次事故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相关利益群体对矿业企业的环保问题的深度思考和高度重视。我国目前正在经济转型,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将会导致矿业类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作为矿业企业的杰出代表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公司治理效率不高、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环境绩效普遍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等。由于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本身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对这类特殊的企业群体进行深入研究的紧迫性。 本文旨在从公司治理的视角,以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为例,揭示公司治理机制对公司环境绩效的影响,为有效提升公司环境绩效进而逐步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 (1)本研究以我国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绩效理论以及循环经济理论,参考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对于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结合我国目前已有的相关环保法规,针对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的特点,在专家咨询、问卷调查等基础上构建了包括环境经营绩效、环境管理绩效以及环境财务绩效三个维度的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年报等反映的环境信息对上市公司环境绩效实施评价。 (2)选择样本公司2012-2014三年的实证数据,在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在分析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环境绩效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7个研究假设,分别建立股权结构(包括控股股东性质、前五大持股比例之和以及流通股比例)、董事会治理(包括董事会领导结构和独立董事比例)、管理层激励(包括总经理是否持股和前三名高管薪酬之和)与公司环境绩效的回归分析模型并进行分析,以期揭示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环境绩效的现实关系的本质。 (3)根据分析结果,分析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从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视角分析了提高上市公司环境绩效的途径,并就此对上市公司提出了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认识: (1)我国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水平逐年提升但整体水平不高,样本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均值刚刚达到及格水平。其中,综合能耗和环境管理费用是影响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水平的主要因素,不同的上市公司在环保投入、节能减排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方面差别较大。 (2)通过回归分析发现:①国有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明显好于非国有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②股权集中度越高的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越好;③流通股比例的提高不利于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环境绩效的提升;④董事长和总经理两权分设会促进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环境绩效的提升;⑤提高独立董事比例有利于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环境绩效的改善;⑥对于总经理采取股权激励和高薪酬也有助于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环境绩效的提升。 (3)针对目前存在的非国有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水平不高、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独立董事作用不显著以及对于管理层没有采取股权激励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企业微观层面:①确立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坚持实施公司可持续发展模式;②确立公司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理念,建立相应的科技创新发展体系;③建立和完善公司对环境问题的应急预警机制;④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合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决策;⑤完善管理层薪酬体系和考核机制,提升激励效能。 在政府宏观层面:①完善矿业管理体制,明确相关监管部门权责;②健全环境信息披露机制,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③完善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着实做到奖罚分明。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针对目前发现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的完善,从而改善我国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的环境绩效管理水平,促使我国矿产资源型上市公司持续稳健的发展,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确保国家资源的供给安全和资源战略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