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模教育秉承“开放创新、探究实践”的教育理念,航模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视野以及意志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航模教育通过融合科学、信息、科技制作等学科,让学生在“玩中学”。对于小学生而言,航模课属于极具科技感和创造力的活动,其对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目前关于航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航模运动、航空航天工程、航空模型等方面,关于航模教育和航模课程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为了补充和完善相关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武昌区小学普及性航模活动开展情况、航模社团开展情况和航模课程开展情况的进行了调查,发现部分小学生在学校甚至没有接触过航模,而接触过航模的小学生大部分又主要是以看、听的方式被动参与到航模活动中。小学生主要通过学校的航模社团进行航模的动手实践,但小学航模社团存在缺少航模学习资源和学习计划、随意性强的问题。大多数学校因缺少航模教师而没有创立航模社团,少数有航模社团的小学因社团规模有限,只能满足很小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提出通过小学航模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来规范化小学航模教育和使更多小学生能够有机会学习航模。为了小学航模课程顺利实施,以航模竞赛项目为主要资源,根据航模活动开展对于场地的需求将航模划分为室内小场地类、室内大场地类、室外小场地类、室外大场地类四大类,通过这种划分方式使小学航模课程实施不再受场地限制。根据场地大小等具体校情选择合适的航模项目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并以武昌区三道街小学的航模课程为例进行说明。最后通过模拟飞行训练场和无人机航拍这两个航模课程案例进行实践研究,发现小学阶段开设航模课程是可行的,小学航模课程有利于航模教育的普及和规范,具有推广实践的价值;发现航模课程的任务设定存在一定的困难,既要设定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又不可太难,超出学生能力范围,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本文关于小学航模课程的开发及实践研究,为其他小学航模课程的实施提供借鉴和指导。